[实用新型]一种异种金属电绝缘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53115.4 | 申请日: | 202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5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雄;胡必尧;潘兆宏;吴翛;周欢;李键;张聪;周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奇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31/14 | 分类号: | G01R31/14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绝缘 检测 系统 | ||
1.一种异种金属电绝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盒、差分放大模块、低通滤波模块、第一放大模块、阻抗匹配模块和ADC采集模块;
所述接线盒的一端与异种金属连接形成测量通道,所述接线盒的另一端与所述差分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分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低通滤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阻抗匹配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阻抗匹配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ADC采集模块端连接;
所述差分放大模块用于消除输入阻抗对测量信号的测量精度的误差影响;所述低通滤波模块用于滤除噪声;所述第一放大模块用于将经过滤除噪声后的输入进行放大若干倍;所述阻抗匹配模块用于提高测量信号的传输功率;所述ADC采集模块用于将模拟形式的连续测量信号转换成数字形式的离散测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种金属电绝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放大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同相输入端与测量信号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反相输入端与测量信号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反馈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反馈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放大器为输入阻抗无穷大且放大增益为1的运算放大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种金属电绝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通滤波模块包括: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极性电容的负极,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极性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第二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反馈电阻,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同相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容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容与所述第三电阻并联连接,其中,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种金属电绝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大模块包括:第三放大器,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第三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放大器的第三反相输入端通过反馈放大电路连接,所述反馈放大电路包括:第四反馈电阻、第五可调节电阻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四反馈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可调节电阻固定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反馈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且均与所述第三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可调节电阻固定的另一端和可调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且均与所述第三输出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种金属电绝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一阻抗匹配模块和第二阻抗匹配模块,所述第一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四放大器,所述第二阻抗匹配模块包括:第五放大器;所述第三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四放大器的第四同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五放大器的第五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放大器的第四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四放大器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放大器的第五反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五放大器的第五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输出端与所述ADC采集模块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种金属电绝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C采集模块为Σ-Δ型ADC采集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种金属电绝缘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比较器、三极管、LED、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所述比较器的第六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五输出端连接,所述比较器的第六反相输入端外接整定电源,所述比较器的第六输出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LED的负极连接,所述LED的正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外接交流电源,其中,所述三极管为NPN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奇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成都大奇鹰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531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