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旋流子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53695.7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7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佟伟;张衡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085 | 分类号: | B04C5/085;B04C5/103 |
代理公司: | 上海汇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64 | 代理人: | 朱明福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旋流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脱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耐磨旋流子,包括溢流室,溢流室的侧壁上接有进料管,进料管与溢流室连接处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自外向内设置有第一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其中,第一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的上部板壁均通过设置第一粘结层与放置槽的上部槽壁粘合在一起,下部板壁均通过设置第二粘结层与放置槽的下部槽壁粘合在一起,两侧侧板壁分别通过设置第三粘结层和第四粘结层与放置槽的两侧侧槽壁粘合在一起,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之间设置有第五粘结层,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之间设置有第六粘结层,第三耐磨板与放置槽之间设置有第七粘结层;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脱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旋流子。
背景技术
旋流子又称旋流器,是一种常见的分离分级设备,常用离心沉降原理;当待分离的两相混合液以一定压力从旋流器周边切向进入旋流器内后,产生强烈的三维椭圆型强旋转剪切湍流运动,由于粗颗粒与细颗粒之间存在粒度差,其受到离心力、向心浮力、流体曳力等大小不同,受离心沉降作用,大部分粗颗粒经旋流器底流口排出,而大部分细颗粒由溢流管排出,从而达到分离分级目的。
目前,燃煤电厂在烧煤时会产生大量的SO2气体,而SO2气体不能够直接排放至外界,否则会对外界产生污染,因此,现有技术中燃煤电厂多会使用石灰石等碱性原料与SO2气体进行中和,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石膏浆液,之后再将石膏浆液进行浓缩,以此对SO2气体进行处理,而石膏浆液需要浓缩,便需要用到旋流子;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旋流子存在有进料管与溢流室连接处容易磨损的问题,此处部位的磨损速度是其他位置的三倍,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旋流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旋流子,包括溢流室,溢流室的侧壁上接有进料管,溢流室通过开设进料口与进料管连通在一起,所述进料管与溢流室连接处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自外向内设置有第一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其中,第一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的上部板壁均通过设置第一粘结层与放置槽的上部槽壁粘合在一起,第一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的下部板壁均通过设置第二粘结层与放置槽的下部槽壁粘合在一起,第一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的两侧侧板壁分别通过设置第三粘结层和第四粘结层与放置槽的两侧侧槽壁粘合在一起,第一耐磨板和第二耐磨板之间设置有第五粘结层,第一耐磨板与第二耐磨板通过设置的第五粘结层粘合在一起,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之间设置有第六粘结层,第二耐磨板与第三耐磨板通过设置的第六粘结层粘合在一起,第三耐磨板与放置槽之间设置有第七粘结层,第三耐磨板与放置槽通过设置的第七粘结层粘合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且第一耐磨板的厚度大于第三耐磨板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耐磨板分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采用不锈钢合金制成,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弧状凹陷,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弧状凹陷,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焊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第二耐磨板,且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焊接完成后第一弧状凹陷与第二弧状凹陷形成空腔。
优选的,所述溢流室的顶部接有穿入溢流室内的溢流管,溢流室的底部接有锥筒。
较之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料管与溢流室的连接处开设放置槽,放置槽开设的位置即为旋流子容易磨损的位置,在放置槽内设置第一耐磨板、第二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第一耐磨板和第三耐磨板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碳化硅材料相较于常用于旋流子制造材料的聚氨酯,具有耐磨性好、硬度好的特点,再此处容易磨损的位置进行设置,能够增强旋流子整体的使用寿命,第二耐磨板采用不锈钢合金制成,并且内部设有空腔,在第一耐磨板磨损穿透后,由进料管进入的石膏浆液会击打到第二耐磨板上,由于设有第二耐磨板上设有空腔,能够产生较大的响声,以此对外界使用者做出提示,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使用寿命长、使用方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53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解槽结疤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质净化除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