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手动喷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54665.8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8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彭永黔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胖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1/00 | 分类号: | B05B11/00;B05B1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曾亚容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手动 喷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手动喷雾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外侧表面预留有内滑槽,且固定架通过内滑槽与滑轮相互连接,并且滑轮位于内滑槽的内部,同时滑轮的外端顶部安装有喷头,固定架的内侧表面安装有充气囊,且充气囊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口,固定架通过上侧的喷头与连接杆相互连接,且连接杆的左端位于喷头的右端内部,连接杆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固定块,安装板的外侧表面安装有连接轴,且安装板通过连接轴与卡板的内端相互连接,卡板的右端外侧表面设置有弹力带,且卡板的内侧设置有原料罐,并且原料罐的左端顶部穿过安装板位于软管的内部。该便携式手动喷雾装置,能够方便操作人员的携带,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喷射不同的形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手动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喷雾装置是使液体雾化喷射的装置,喷雾就是人工造雾,简单的说就是高压系统将液体以极细微的水粒喷射出来,这些微小的人造雾颗粒能长时间漂移、悬浮在空气中,从而形成白色的雾状奇观,极像自然雾的效果,因此被称之为喷雾。
在现有的喷雾装置中,往往不方便使用者的随身携带,并且无法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喷射的孔径进行调节,导致自身的实用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喷雾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手动喷雾装置,解决了在现有的喷雾装置中,往往不方便使用者的随身携带,并且无法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喷射的孔径进行调节,导致自身的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手动喷雾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外侧表面预留有内滑槽,且固定架通过内滑槽与滑轮相互连接,并且滑轮位于内滑槽的内部,同时滑轮的外端顶部安装有喷头,所述固定架的内侧表面安装有充气囊,且充气囊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固定架通过上侧的喷头与连接杆相互连接,且连接杆的左端位于喷头的右端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外侧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喷头,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顶部和连接块相互连接,且连接块的右侧表面安装有软管,并且连接块通过软管与安装板的左侧表面相互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外侧表面安装有连接轴,且安装板通过连接轴与卡板的内端相互连接,所述卡板的右端外侧表面设置有弹力带,且卡板的内侧设置有原料罐,并且原料罐的左端顶部穿过安装板位于软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喷头通过滑轮与内滑槽构成滑动结构,且滑轮与内滑槽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气囊的内侧表面为橡胶材质,且充气囊的内部为镂空结构,并且充气囊和固定架的内壁构成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左端外侧和喷头的内壁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喷头的外侧表面和固定块的内壁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连接杆构成旋转结构,且连接杆的右端顶部为球形结构,并且连接杆和连接块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板等间距分布在安装板的外侧表面,且卡板通过连接轴与安装板构成旋转结构,并且卡板的剖面形状为“L”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原料罐通过卡板与安装板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原料罐的外侧表面和卡板的内壁连接面相互贴合。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手动喷雾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携式手动喷雾装置,通过充气囊的使用,使该装置能够将固定架固定在操作人员的手臂处,并且对充气囊的内部进行充气,使该装置能够适应于不同体重的操作人员,之后方便操作人员的随身携带,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胖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胖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54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材自动材料架
- 下一篇:漏电断路器的隔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