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砂型铸造用带活动支架的芯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1156.8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71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崔兴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C9/10 | 分类号: | B22C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砂型 铸造 活动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型铸造用带活动支架的芯骨,包括拆卸操作吊环、主芯骨支架、副芯骨支架,拆卸操作吊环固定设置于主芯骨支架的一端,副芯骨支架的一端与主芯骨支架的另一端侧边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可活动支架来代替垂直于开口方向的芯骨的使用,铸件成型后经过落砂步骤,直接钩住吊环向外拉扯芯骨,支架在碰到铸件壁后,在阻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而向芯骨靠拢,减小垂直于开口方向的尺寸,方便取出,避免铸件成型后芯骨过长而无法从铸件中取出;最大程度的提高砂芯的强度和刚度;所用的芯骨为中空芯骨,且中空芯骨上布置有孔洞,能够方便的将砂芯中产生的气体引入,避免浇不足、冷隔等铸造缺陷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加工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砂型铸造用带活动支架的芯骨。
背景技术
在普通的砂型铸造中,由于一些铸件结构特殊不便造型,往往需要使用砂芯来成型内腔,而为了保证砂芯在制造、运输、装配和浇注的过程中不变形、不开裂或折断,生产中通常需要在砂芯中埋置芯骨来提高砂芯的强度和刚度。
对于部分内腔体积大但开口小的铸件而言,其砂芯必须使用垂直于开口方向的芯骨才能达到足够强度,但如果使用垂直于开口方向的芯骨的长度大于开口尺寸,则会产生零件成型后芯骨无法取出的严重问题,如果芯骨长度小于开口尺寸,又无法良好的起到增强砂芯强度和刚度的作用,因此,内腔大但开口小的铸件的芯骨设计难这一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砂型铸造用带活动支架的芯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拆卸操作吊环、主芯骨支架、副芯骨支架,所述拆卸操作吊环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芯骨支架的一端,所述副芯骨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主芯骨支架的另一端侧边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芯骨支架为空心管状结构。
作为改进,空心管状结构的所述主芯骨支架上设置有多个内外相通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副芯骨支架为多根,多个所述副芯骨支架的一端均与所述主芯骨支架的侧边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副芯骨支架与所述主芯骨支架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砂型铸造用带活动支架的芯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使用可活动支架来代替垂直于开口方向的芯骨的使用,铸件成型后经过落砂步骤,直接钩住吊环向外拉扯芯骨,支架在碰到铸件壁后,在阻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而向芯骨靠拢,减小垂直于开口方向的尺寸,方便取出,可避免铸件成型后芯骨过长而无法从铸件中取出;可根据铸件结构的需要,在芯骨上安装至少一个支架,最大程度的提高砂芯的强度和刚度;所用的芯骨为中空芯骨,且中空芯骨上布置有孔洞,能够方便的将砂芯中产生的气体引入,避免浇不足、冷隔等铸造缺陷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芯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到砂芯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铸件成型后取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拆卸操作吊环1、主芯骨支架2、副芯骨支架3,所述拆卸操作吊环1固定设置于所述主芯骨支架2的一端,所述副芯骨支架3的一端与所述主芯骨支架2的另一端侧边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芯骨支架2为空心管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未经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11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养生用理疗床垫
- 下一篇:一种输电铁塔角铁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