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全机电磁兼容的吊舱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1411.9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8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守伟;刘山铭;李成君;胡方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紫瑞青云航空宇航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H01Q1/22;H01Q1/52;H01Q21/3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波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电 兼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舱,特别是一种基于全机电磁兼容的吊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上设置有开孔,所述舱体内部连接有至少两个屏蔽结构,所述舱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收天线,所述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收天线。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机电磁兼容的吊舱,通过将设置至少两个屏蔽结构,用于重点设备及敏感线路的屏蔽,从而防止外部电磁波的传入及内部电磁波的传出。利用吊舱对外接收天线使用拉开距离的方法,大大减少天线之间信号的近场耦合干扰,进而大大降低其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以满足舱体上设置开孔时的使用目的,而且,本申请的结构能够大大减少屏蔽材料的使用,做到结构减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舱,特别是一种基于全机电磁兼容的吊舱。
背景技术
在传统全电磁兼容设备的设计中,为了保证达到电磁兼容要求,设备要做到100%不对外发射超过标准设定能量的电磁波,也要将外部的电磁波辐射完全隔绝,所以箱体都必须使用金属或者其他导电材料,做成一个密闭空间,用以形成一个标准的法拉第笼。
传统设计中,由于要使用密闭的金属结构,所以结构重量大。对结构加工要求高,不适合需要有开孔的设备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全电磁兼容设备使用密闭的金属结构,不适合需要有开孔的设备场合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全机电磁兼容的吊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全机电磁兼容的吊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上设置有开孔,所述舱体内部连接有至少两个屏蔽结构,所述舱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收天线,所述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收天线。
本申请所述的一种基于全机电磁兼容的吊舱,通过将设置至少两个屏蔽结构,用于重点设备及敏感线路的屏蔽,从而防止外部电磁波的传入及内部电磁波的传出。所述舱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接收天线,所述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接收天线,利用吊舱对外接收天线(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使用拉开距离的方法,大大减少天线之间信号的近场耦合干扰,进而大大降低其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以满足舱体上设置开孔时的使用目的,而且,本申请的结构能够大大减少屏蔽材料的使用,做到结构减重。
优选地,相邻所述屏蔽结构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舱体为条状结构,所述第一接收天线设置于所述舱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接收天线位于所述舱体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舱体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开孔设置于所述舱体靠近所述第二接收天线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收天线为GPS接收天线;
和/或
所述第二接收天线为控制信号接收天线。
吊舱用于对外接收的GPS接收天线和控制信号接收天线之间使用拉开距离的方法,大大减少天线之间信号的近场耦合干扰,由于两个天线间的工作频率不同,再天线内部的接收器上叠加使用信号滤波器,可以完全杜绝天线之间的近场耦合。
优选地,所述屏蔽结构为四个,且均设置于所述舱体内。
优选地,所述舱体包括呈管状的舱身,所述舱身的一端连接有前舱壳,所述舱身的一端连接有后舱壳,所述第一接收天线设置与所述舱身靠近所述前舱壳的端部,所述开孔和所述第二接收天线均设置于所述后舱壳上。
优选地,所述前舱壳和所述后舱壳内均设置有所述屏蔽结构。
优选地,所述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将物体从所述开孔弹出舱体的弹射机构。
弹射机构包括电机,定向轴和弹簧,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弹簧沿定向轴的轴向弹出及回程压缩,以实现弹射物体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紫瑞青云航空宇航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紫瑞青云航空宇航技术有限公司;成都赫尔墨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1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