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2275.5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9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宋世果;张立忠;杨惠茹;赵廷江;马鑫;杜福祥;赵凯;梁鸿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矿博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5B41/40;F25B41/31;F25B43/00;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白凯园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蒸式取 热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其包括取热平台和热泵机组,所述取热平台设于矿井回风口上,所述热泵机组包括通过主管路依次连接的集气器、压缩机、冷凝器和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和集气器之间并联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管路,每个所述支管路上均连接有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膨胀阀和蒸发器沿分液器到集气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蒸发器设于取热平台上,所述冷凝器通过供热循环管路与热用户连通。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其能够均匀地将制冷工质分配给每个蒸发器,从而避免部分蒸发器过冷结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热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矿井回风(即乏风)进行供热的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矿井回风(乏风)具有风量大,风温稳定、相对湿度大,连续性好的特点,是良好的低温余热资源,通过乏风热泵技术,将乏风中的余热提取出来,可以满足矿井建筑采暖、洗浴热水制备和井口防冻用热的需要。同时夏季可以利用乏风热泵制冷用于建筑空调或井下降温。在乏风热泵技术中,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是其中一种供热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热泵机组中的制冷工质在流经蒸发器时直接与乏风进行热交换,以提取乏风中的热量,之后制冷工质在流经冷凝器时与热用户热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热用户热水,以便热用户使用。在现有的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中,蒸发器通常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蒸发器并联设于热泵机组的管路上,在制冷工质进入各个蒸发器时,系统不能将制冷工质均匀地分配给每个蒸发器,导致制冷工质分液不均问题,造成部分蒸发器过冷结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其能够均匀地将制冷工质分配给每个蒸发器,从而避免部分蒸发器过冷结霜。
本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包括取热平台和热泵机组,所述取热平台设于矿井回风口上,所述热泵机组包括通过主管路依次连接的集气器、压缩机、冷凝器和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和集气器之间并联连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管路,每个所述支管路上均连接有膨胀阀和蒸发器,所述膨胀阀和蒸发器沿分液器到集气器方向依次布置,所述蒸发器设于取热平台上,所述冷凝器通过供热循环管路与热用户连通。
本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其中每个所述支管路分为三段,位于所述分液器和所述膨胀阀之间的支管路为第一段支管路,位于所述膨胀阀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支管路为第二段支管路,位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集气器之间的支管路为第三段支管路,所述第二段支管路上连接有分液头,所述分液头上连接有多个毛细管路,多个所述毛细管路在流经蒸发器后与第三段支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其中所述取热平台包括回风取热室,所述回风取热室的底部通过支撑架设于矿井回风口上,所述矿井回风口上设有回风扩散塔,所述回风扩散塔的出风口穿过回风取热室的底部延伸至回风取热室内,所述回风取热室的侧壁上设有所述蒸发器,所述回风取热室的顶部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上设有排风门。
本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其中所述回风取热室外围的底部向外延伸形成一级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其中所述回风取热室的顶部设有安全维护平台。
本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其中所述支撑架为钢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热泵机组的主管路上连接有分液器和集气器,制冷工质从冷凝器出来后沿着主管路进入到分液器中,之后再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管路进入到蒸发器中,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工质汇集到集气器中,接着制冷工质从集气器出来后沿着主管路再进入到压缩机中,之后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工质再进入到冷凝器中,如此往复循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分液器和集气器,因此能够更好地调节进入到每个蒸发器中的制冷工质的流量,从而使制冷工质的分配更加均匀,避免部分蒸发器过冷结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蒸式取热热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矿博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矿博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2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吸塑模具的翻转结构
- 下一篇:一种感染科医用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