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胫腓间隙测量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2660.X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40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07 | 分类号: | A61B5/107;A61B17/00;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可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胫腓 间隙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胫腓间隙测量杆,包括手柄、探测杆和端头;所述探测杆一端与所述手柄相接、另一端与端头端部相接;所述探测杆和端头上分别刻有探测杆刻度线和端头刻度线。所述端头轴线与所述探测杆轴线呈一定夹角;所述端头为圆台形状,探测杆刻度线之间的间隙为2㎜。本实用新型所述测量杆包括探测杆和端头,通过端头圆台形状的量化尺寸,在测量下胫腓间隙时,以不同角度放入端头,端头本身渐变的定量尺寸和端头刻度线和探测杆刻度线,实现下胫腓间隙宽度和间隙增宽范围的测定,为临床决策提供准确参考;端头与探测杆形成一定夹角,方便操作,增强探测杆的顺应性。所述测量杆测量下胫腓间隙数据准确,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下胫腓间隙测量杆。
背景技术
下胫腓联合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可发生于踝关节扭伤或骨折时。术前的X线、CT、核磁共振虽然能提示下胫腓间隙增宽,但由于这些检查都是在静态非负重情况下实施,很多增宽的间隙没有被打开,从而不能反映下胫腓间隙的实际增宽程度。关节镜下可直视观察到下胫腓间隙,手术中将其撑开测量其间隙可以直观准确地评估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严重程度,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使用的关节镜下测量下胫腓间隙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金属探勾,这是一种关节镜手术中常用的手术器械,为横截面直径均为2mm的圆柱探杆,将其放入增宽的下胫腓间隙可以大致判断增宽的程度,但不能量化。另一种方法是制作不同直径的金属棒,手术中从细到粗依次放入下胫腓间隙,以试探其宽度,直至不能放入时以前一个金属棒的直径作为下胫腓的宽度。这种方法存在较多缺陷:1.需要制作多个测量棒,不利于简化手术器械;2.需要多次放入测量棒,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操作时间,增加手术创伤,不利于术后康复; 3.不能同时测量下胫腓间隙中不同位置的宽度,如果要完成,需要加倍增加测量棒进入的次数,操作繁琐,增加手术时间和难度;4.不能同时测量下胫腓间隙增宽的范围,为临床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胫腓间隙测量杆,所述测量杆包括探测杆和端头,端头本身渐变的定量尺寸和端头刻度线和探测杆刻度线,实现下胫腓间隙宽度和间隙增宽范围的测定,为临床决策提供准确参考;端头与探测杆形成一定夹角,方便操作,增强探测杆的顺应性。所述测量杆测量下胫腓间隙数据准确,减少了手术器械数量,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操作,有利于改善手术效果,有利于术后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下胫腓间隙测量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探测杆和端头;所述探测杆一端与所述手柄相接、另一端与端头端部相接;所述探测杆和端头上分别刻有探测杆刻度线和端头刻度线。
所述端头轴线与所述探测杆、轴线的夹角呈135°。
所述端头为圆台,所述圆台与所述探测杆相接的底面直径为4㎜、背离所述探测杆的底面直径为2㎜;所述圆台高4mm;所述端头刻度线围绕于所述圆台侧面周向正中间。
所述探测杆刻度线沿所述探测杆周向设置,所述探测杆刻度线之间的间隙为2㎜。
所述端头背离所述探测杆的底面距所述探测杆弯折处外侧的距离为5mm。
所述探测杆上与所述端头相接的一端至与所述手柄相接的一端之间横截面直径均匀递增;所述探测杆上与所述端头相接的一端横截面直径2mm、与所述手柄相接的一端横截面直径3mm。
所述探测杆的长度为100㎜-15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26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铁两用车轨道导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气共轨流量一致性检测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