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2829.1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44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潘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曜半导体(昆山)有限公司;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B23B23/00;B23B31/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长轴类 零件 通用 夹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包括机床软夹头,所述机床软夹头中间夹装有定位顶尖部,所述定位顶尖部外设置有环形模组,所述环形模组外设置有活动顶尖部,所述定位顶尖部和活动顶尖部之间设置有长轴杆件,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采用双顶尖支撑工件,使零件在双顶尖的作用下,自动形成一条直线,同时环形模组侧面的防转螺丝与软爪侧面贴合,限制了产品加工时空转打滑的状况发生,改善了采用一夹一顶方式时因为卡盘端和尾座端不同心导致的侧向装夹力影响加工品质的问题,且具备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投入小,效益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轴类零件呈现样式繁多、尺寸精度高、工艺复杂等特性。针对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的细长轴类型的零件,常规做法会考虑采用粗车+中车+磨削的加工工艺来保证精度、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传统的是在数控车床上采用一夹一顶的方式进行精加工来替代外圆研磨加工,但是受到装夹力的作用、顶尖中心与夹持三爪中心不同轴等因素的影响下,无法满足加工需求,因此,需要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包括机床软夹头,所述机床软夹头中间夹装有定位顶尖部,所述定位顶尖部外设置有环形模组,所述环形模组外设置有活动顶尖部,所述定位顶尖部和活动顶尖部之间设置有长轴杆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顶尖部包括夹装杆,所述夹装杆一体化连接有定位顶尖,所述夹装杆与机床软夹头夹装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模组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表面设置有侧孔,所述侧孔外设置有螺丝和螺母,所述螺丝和螺母与侧孔连接,所述螺丝与机床软夹头夹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顶尖部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体化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表面套装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一体化连接有活动顶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套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环形套套装在连接座外表面,所述环形套和连接座通过螺纹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套外围端面设置有若干压紧孔,所述压紧孔外连接有紧固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床软夹头设置有三组,三组机床软夹头在夹装杆外均匀排列,所述机床软夹头与夹装杆外表面连接端为弧形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轴杆件左右两端分别与定位顶尖和活动顶尖抵触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采用双顶尖支撑工件,使零件在双顶尖的作用下,自动形成一条直线,同时环形模组侧面的防转螺丝与软爪侧面贴合,限制了产品加工时空转打滑的状况发生,改善了采用一夹一顶方式时因为卡盘端和尾座端不同心导致的侧向装夹力影响加工品质的问题,且具备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投入小,效益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的组装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精密长轴类零件通用夹持装置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曜半导体(昆山)有限公司;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富曜半导体(昆山)有限公司;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2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煮锅
- 下一篇: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