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3005.6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29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勝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B60K3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九方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98 | 代理人: | 张文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面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触控面板,包括盖,其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上依次印刷银浆线路层、透明导电油墨层和外绝缘油墨层,所述银浆线路层的外接PIN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和柔性线路板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板本体上依次印刷触控层结构形成触控面板,并通过ACF和柔性线路板实现电性连接,取消了OCA和PET膜片层,简化了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良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控面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车载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在汽车工业的设计理念中,汽车的安全性、美观舒适性是衡量汽车设计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汽车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在保证汽车的安全性、美观舒适性等功能基础条件下降低设计制造成本,已成为业界的主攻研发方向之一。
汽车的许多功能,如空调控制、DVD控制、GPS导航等都需要通过操作汽车驾驶台上的控制器面板按键来实现。但现有的汽车控制面板一般采用玻璃盖板和触控结构组成的电容式触控,需要先在PET薄膜上依次印刷银浆、透明导电层和绝缘层形成薄膜触控结构,然后在玻璃层上印刷油墨形成玻璃盖板,最后通过光学胶OCA将玻璃盖板和薄膜触控结构贴合起来形成触控面板。可见,该现有的触控面板需要两道工序贴合,不仅降低了良率,而且生存周期长,其次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触控面板,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不需要贴合工序,从而提高良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触控面板,包括盖板,该盖板的内侧面上依次印刷银浆线路层、透明导电油墨层和外绝缘油墨层,所述银浆线路层的外接PIN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和柔性线路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内侧面上依次印刷有第一黑底色油墨层、第二黑底色油墨层、字符透过油墨层和内绝缘油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板的外侧设有保护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绝缘油墨层的外侧还黏贴一层双面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板本体上依次印刷触控层结构形成触控面板,并通过ACF和柔性线路板实现电性连接,取消了OCA和PET膜片层,简化了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盖板; 2——银浆线路层;
3——透明导电油墨层; 4——外绝缘油墨层;
5——异方性导电胶膜; 6——柔性线路板;
7——双面胶层; 8——保护膜;
11A——第一黑底色油墨层; 11B——第二黑底色油墨层;
12——字符透过油墨层; 13——内绝缘油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阅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车载触控面板,从左至右依次包括保护膜8、盖板1、第一黑底色油墨层11A、第二黑底色油墨层11B、字符透过油墨层12、内绝缘油墨层13、银浆线路层2、透明导电油墨层3、外绝缘油墨层4和双面胶层7,银浆线路层2的外接PIN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5和柔性线路板6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伟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3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