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折叠机构及可折叠骑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65713.3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6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狄伟新;陈祥;王猛;梁合玉;钱虹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 机构 可折叠 行车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及可折叠骑行车,所述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容置腔;折叠单元,活动设于容置腔内,折叠单元具有垂直于第一连接座轴向方向的枢接轴;第二连接座,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中空腔,第二连接座的一端部插设于容置腔内且与折叠单元连接;以及卡接单元,设于中空腔内且能够与第一连接座卡接,卡接单元构造为使得折叠单元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其中,当折叠单元处于收纳状态时,折叠单元被完全收容于容置腔内;当折叠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单元的枢接轴能够在第二连接座的带动下移动至容置腔外侧。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美观大方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骑行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机构及可折叠骑行车。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增加,交通拥堵状况日益恶化,更多人愿意搭乘地铁等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作为短途出行的代步工具,滑板车、电助力自行车、平衡车、可折叠骑行车等可折叠骑行车以其方便携带被很多人青睐。
现有的可折叠骑行车通常是通过折叠机构实现骑行车立管的可折叠,比如通过扭簧、锁扣、束缚件等组件的配合实现两段立管的可折叠连接。但是现有的折叠机构的结构比较复杂,导致折叠机构折叠以及折叠复位(指的是将骑行车从折叠状态恢复至正常使用状态)的操作过程较复杂,可能需要多步操作,便捷性较差,可靠性较低。而且折叠机构的各部件都会裸露在骑行车立管的外部,需要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影响骑行车整体的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机构及可折叠骑行车,以简化折叠机构的折叠及折叠复位操作,提高折叠机构的可靠性,同时节省安装空间,提高骑行车整体的简洁度和美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折叠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座,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容置腔;折叠单元,活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折叠单元具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轴向方向的枢接轴;第二连接座,内部中空设置,以形成中空腔,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部沿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轴向方向插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折叠单元连接;以及卡接单元,设于所述中空腔内且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卡接,所述卡接单元构造为使得所述折叠单元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其中,当所述折叠单元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折叠单元被容纳在所述容置腔内;当所述折叠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折叠单元的枢接轴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带动下移动至所述容置腔外侧,且所述第二连接座能够绕所述枢接轴相对所述第一连接座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单元包括折叠底座和折叠上座,所述折叠底座和所述折叠上座之间通过所述枢接轴枢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部与所述折叠上座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上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座侧的端部的开口处设有倒角;所述第二连接座上套设有用于与所述倒角相配合的弹性环圈。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侧壁上设有卡肩,当所述折叠单元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卡肩抵靠于所述第一连接座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座侧的端部处;其中,所述弹性环圈设于所述卡肩处,当所述折叠单元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弹性环圈被所述卡肩压设于所述倒角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导向槽,用于所述折叠底座的运动导向;其中,所述折叠底座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卡合的限位凸块。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容置腔腔口处的槽体内卡设有限位支头,以防止所述限位凸块脱离所述导向槽。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座侧的端部处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连接座周向方向分布的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上设有沿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径向方向部分延伸进所述导向槽内的限位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追觅创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65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