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吊弦铜绞线液压剪切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3673.7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36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召;张小石;周鹏林;杨桂林;贾亮;刘春雨;陈宪祖;焦国栋;杨刚;耿藏军;郑玉糖;姜敏;张炜;陈洪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1/00 | 分类号: | B21F1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弦铜绞线 液压 剪切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弦铜绞线液压剪切工具,包括剪壳体、安装在剪壳体内的剪切组件、控制组件;两节剪壳体将剪切组件包裹,剪壳体顶部设有穿线槽,剪切组件延伸至穿线槽内,控制组件固定在剪壳体底部,控制组件一端贯穿剪壳体与剪切组件进行连接。剪刀片上的吊弦铜绞线剪切位置设计有专用的圆弧形缺口和专用的刃口角度;剪切时,两个剪刀片先对吊弦铜绞线进行挤压,进一步闭合的剪刀片再将铜绞线剪断,剪切后铜绞线截面为规则的圆形,并且由于受到剪刀片的挤压,截面尺寸比原尺寸略小,截面边缘没有锋利毛刺,没有散股、散丝现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剪切工具剪切的吊弦铜绞线更有利于吊弦制作中的压接管和接线端子穿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吊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弦铜绞线液压剪切工具。
背景技术
吊弦制作过程中要根据长度要求对铜绞线进行剪切,剪切吊弦铜绞线时不可以出现散股、散丝等情况。一旦铜绞线出现散股、散丝现象,会影响下一步的吊弦制作,人工制作吊弦时,在穿压接管和接线端子时难度加大,影响人工制作效率;机器自动制作吊弦时,会导致穿压接管或接线端子时卡住,造成机器故障停机。
现有吊弦铜绞线剪切工具主要有手动线缆剪刀、液压剪等,这些工具在剪切铜绞线时很容易出现铜绞线散股、散丝、剪切截面变形、剪切面边缘留有锋利毛刺等缺陷。这些剪切工具都是结构尺寸较大,人工操作时费力,也不适用于吊弦自动制作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吊弦铜绞线液压剪切工具,以解决铜绞线出现散股、散丝现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吊弦铜绞线液压剪切工具,包括剪壳体、安装在剪壳体内的剪切组件、以及安装在剪壳体底部用于控制剪切组件剪切的控制组件;
所述剪壳体包括两节,两节壳体将剪切组件包裹,所述剪壳体顶部设有穿线槽,所述剪切组件延伸至穿线槽内,所述控制组件固定在剪壳体底部,控制组件一端贯穿剪壳体与剪切组件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每节剪壳体为L型,两节剪壳体之间相互扣合后通过连接螺钉固定,两节剪壳体底部固定有安装座,所述控制组件安装在安装座上,控制组件延伸至两节剪壳体之间与剪切组件连接,两节剪壳体顶部扣合后预留有剪刀片出口,所述剪刀片出口与穿线槽相通,所述剪切组件通过剪刀片出口进入穿线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剪切组件包括第一剪刀片、第二剪刀片、滑块,所述第一剪刀片与第二剪刀片中间部位通过剪刀片圆柱销进行铰接,所述第一剪刀片通过第一连杆与滑块连接,所述第二剪刀片通过第二连杆与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通过连接杆圆柱销与第一剪刀片进行铰接,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滑块圆柱销铰接在滑块的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通过连接杆圆柱销与第二剪刀片进行铰接,第二连接杆另一端通过滑块圆柱销铰接在滑块的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剪刀片、第二剪刀片上分别设有相同的弧形缺口,弧形缺口夹角为53.13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为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包括外壳、活塞、弹簧,所述弹簧、活塞安装在外壳内,所述活塞一端延伸至外壳外部,弹簧一端固定在活塞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外壳内,所述外壳底部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位于弹簧中间,所述液压油缸安装在安装座内,液压油缸的活塞固定在滑块底部,所述外壳底部延伸出安装块。
进一步的,所述剪壳体的对称侧壁、安装座的对称侧壁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剪壳体两侧壁上均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包括两个卡块,两个卡块上下对称设置,上方卡块卡接在剪壳体侧壁的卡槽内,下方卡块卡接在底安装座的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剪壳体侧壁上安装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贯穿其中一节剪壳体延伸至两节剪壳体之间,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光纤传感器、第二光纤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纤传感器位于第二光纤传感器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清研同创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36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