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煤电厂灰中氨的脱除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3751.3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83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龙;王乐乐;孔凡海;杨晓宁;姚燕;何川;张发捷;雷嗣远;吴国勋;卞子君;李乐田;王凯;鲍强;李昂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2 | 分类号: | C01C1/02;B09B3/00;B04B5/10;B01D46/02;B01D53/56;B01D53/79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21515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 电厂 灰中氨 脱除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的燃煤电厂灰中氨的脱除利用装置,包括灰中氨脱除装置、成品灰仓和氨水制备装置,灰中氨脱除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给料机、旋转混合器、旋风分离器、布袋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成品灰仓连接,布袋分离器通过管道与氨水制备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燃煤电厂灰中氨的脱除利用的方法,包括步骤:S1、粉煤灰通入旋转混合器;S2、粉煤灰通入旋风分离器;S3、成品灰通入成品灰仓,尾气通入布袋分离器;S4、尾气通入氨水配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灰中氨脱除装置,粉煤灰中氨的脱除效率达90%以上,具有低成本、高脱除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气、固废污染物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煤电厂灰中氨的脱除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粉煤灰以其高火山灰活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由于国家对火电厂清洁生产提出了高标准环保要求,选择性催化还原(简称SCR)脱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治理。SCR脱硝技术采用氨作为还原剂还原NOx,受到化学原理、催化剂性能和SCR设备流场的限制,氨无法全部利用,剩余的氨成为氨逃逸通入SCR脱硝下游空预器、除尘器等设备,根据有关研究, SCR脱硝出口氨逃逸有约80%被除尘器中粉煤灰吸附。当前,在火电厂普遍实施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形势下,SCR脱硝普遍存在过量喷氨问题,过高的氨逃逸会在锅炉粉煤灰中吸附,并随粉煤灰一道被除尘器从烟气中脱除。粉煤灰在储存、转运及其工业应用过程中,会释放出刺鼻的氨味,同时脱硝粉煤灰作为掺合料配制混凝土时,有时会发现水泥凝结时间延长,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有较大气泡冒出并伴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从而影响水泥及混凝土工作性能。目前,对于氨含量高的粉煤灰采取禁用,严重影响了脱硝后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同时大量灰中氨无组织排放即通入大气或、土壤、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有必要对火电厂产生的高含氨粉煤灰在销售前及时实现灰中氨的分离,脱除氨后的粉煤灰才尚可工业应用,同时收集脱除的含氨尾气制备成不同等级的氨水加以利用,则可避免其直接排入大气,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因此,为了有效分离灰中氨,提高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同时进行灰中氨的有效利用,需要研发出一种燃煤电厂灰中氨的脱除利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灰中氨脱除技术对含氨尾气的处理不够环保,直接排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多采用天然气作为热源,能耗巨大;现有配氨装置均是以纯净氨气为原料进行配制,原料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燃煤电厂灰中氨的脱除利用装置,既可以得到满足工业应用的粉煤灰,又可以将来自脱硝过程中未反应氨逃逸的灰中氨分离后重新制备脱硝还原剂进行二次利用,达到“以废治废”、“循环利用”的目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煤电厂灰中氨的脱除利用装置,包括灰中氨脱除装置、成品灰仓和氨水制备装置,所述灰中氨脱除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给料机、旋转混合器、旋风分离器、布袋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所述成品灰仓连接,所述布袋分离器通过管道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灰中氨监测装置,所述灰中氨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与所述成品灰仓连接的管道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螺旋输送装置,所述螺旋输送装置用于向所述灰中氨脱除装置中的给料机输送含氨的粉煤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氨水制备装置连接的氨气蒸发器,所述氨气蒸发器用于将所述氨水配制装置中配置的氨水进行汽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37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引线键合作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动开关组装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