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卡钻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79182.3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3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毛思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思帅 |
主分类号: | E21B10/42 | 分类号: | E21B10/42;E21B10/43;E21B10/54;E21B10/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钻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卡钻头,涉及岩石凿岩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变径筒体,所述变径筒体内套设有套筒,所述变径筒体的一端四周开设有三个排屑槽,所述变径筒体位于所述排屑槽的一端环绕设置有三个第一合金柱齿,所述变径筒体靠近所述排屑槽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硬质合金片,所述变径筒体靠近所述排屑槽的一端开设有导水孔,所述变径筒体靠近所述排屑槽的一端筒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硬质合金,所述变径筒体远离所述排屑槽的一端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合金柱齿。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硬质合金与第二合金柱齿对阻碍钻头退出的碎石进行打磨,避免卡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工序的流畅性,经济耐用,更换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石凿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防卡钻头。
背景技术
在矿山或隧道凿岩打眼过程中一般采用打眼-爆破方式来进行岩体的破碎,所打的眼称谓炮眼,正确地布置工作面炮眼是取得良好爆破效果的前提。将各种不同作用的炮眼合理地布置在相应位置上,使每个炮眼都能起到它应有的爆破作用。由于井下地质条件、岩石性质变化较大,工作面的炮眼布置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布置或调整。在地下矿山采掘作业或隧道开挖作业过程时,未爆破岩体与已爆破岩体之间存在受前一个作业循环爆破所产生的爆破扰动亦即松动圈,松动圈部分岩体中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裂隙,而松动圈部分的岩块极易在下一个循环的打眼震动下沿裂隙方向错动,受上个爆破循环所扰动下产生的细小岩块在钻机冲震下脱落到钻孔内壁与钻杆杆体之间的空隙。
一些在早年采用留矿法而剩下来的一些厚大保安矿柱和残采边柱在采用充填采矿法以后均有回收价值,在回采这部分剩余矿块资源的过程中,矿石在空区内冒落挤压,矿岩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隙,随着凿岩打眼过程的进行,钻头前端硬质合金柱齿在对端部矿岩的冲震、研磨过程中,岩块存在错动、脱落到钻孔内壁与钻杆杆体之间空隙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钻杆和钻头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在退钻过程中极易出现钻杆和钻头无法拔出的情况。现有的一些解决办法,操作工会利用气腿的冲力反向施压拔钻,也会左右晃动钻杆来进行局部孔径的扩大,但是这些方法仍然无法有效地解决打眼卡钻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防卡钻头,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防卡钻头,包括变径筒体,所述变径筒体内套设有套筒,所述变径筒体的一端四周开设有三个排屑槽,所述变径筒体位于所述排屑槽的一端环绕设置有三个第一合金柱齿,所述变径筒体靠近所述排屑槽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硬质合金片,所述变径筒体靠近所述排屑槽的一端开设有导水孔,所述变径筒体靠近所述排屑槽的一端筒面固定设置有第二硬质合金,所述变径筒体远离所述排屑槽的一端开设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合金柱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合金柱齿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排屑槽之间,所述排屑槽为内倾斜的槽体,所述排屑槽的表面设置有第三硬质合金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硬质合金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排屑槽之间,所述第二硬质合金与所述变径筒体之间通过凹槽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孔贯穿变径筒体靠近所述排屑槽的一端与套筒。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思帅,未经毛思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79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