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湿交替区混凝土的防护涂装复合涂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80214.1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3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英;李兵;马超;张中强;于洋;李雁;朱炯;仇培涛;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41/71 | 分类号: | C04B41/71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刘振祥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湿 交替 混凝土 防护 复合 涂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交替区混凝土的防护涂装复合涂层结构,复合涂层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混凝土基体(1)外部的硅烷浸渍层(2)、环氧底漆层(3)、腻子层(4)、环氧中间漆层(5)以及面漆层(6)。该结构能够实现干湿交替区混凝土的长久保护,能保证混凝土工程使用寿命达到甚至超过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湿交替区混凝土的防护涂装复合涂层结构。
背景技术
在干湿交替的环境中,如海洋浪溅区、地下水位变化区等环境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容易受到腐蚀和损伤,由于混凝土本身的耐化学腐蚀性是有限的,在混凝土失去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后,钢筋便会开始生锈,而生锈的钢筋不能再给混凝土提供强度上的支持,进而会降低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的耐久性。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了更好的保护钢筋混凝土结构,除了改变混凝土内部组成,选择抗渗性强的高性能混凝土之外,还要进行混凝土表面的涂层处理,以此来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混凝土表面涂刷涂层后,能有效的阻止外界侵蚀介质的进入,进而能增强混凝土的抗蚀能力。
目前,混凝土结构表面涂层最常用的主要有:聚氨酯涂层、丙烯酸酯涂层、有机硅树脂涂层、氟树脂涂层、环氧涂层、氯化橡胶涂层、玻璃鳞片涂层及聚脲涂层。虽然这些涂层均具有一定的防腐蚀功能,但随着对工程结构耐久性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单一涂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混凝土结构长效防腐的要求。由于单一涂层已经不能胜任工程的需求,复合涂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湿交替区混凝土的防护涂装复合涂层结构,该结构能够实现干湿交替区混凝土的长久保护,能保证混凝土工程使用寿命达到甚至超过设计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湿交替区混凝土的防护涂装复合涂层结构,复合涂层包括由内到外依次设置在混凝土基体外部的硅烷浸渍层、环氧底漆层、腻子层、环氧中间漆层以及面漆层。
进一步,为了提高防护效果,所述环氧底漆层的厚度为50μm;所述环氧中间漆层为连续的两层,每层厚度为110μm;所述面漆层的厚度为80μm。
进一步,为了提高防护效果,所述面漆层的外部还涂覆有密封胶层,所述密封胶层的外部包裹有PVF胶带层。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硅烷浸渍层直接涂覆在混凝土基体表面,能利用硅烷特殊的小分子结构,穿透混凝土基体的表层,渗透到混凝土基体内部几十到十几毫米,并分布在混凝土毛细孔内壁上,甚至达到最小的毛细孔壁上,在毛细孔中空气、水的作用下,硅烷水解形成硅醇,新生成的硅醇与硅酸盐中羟基反应形成新的硅氧烷链,并相互缩合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层坚固、刚柔的斥水层网状结构的硅树脂憎水层。在硅烷浸渍基础上,采用环氧底漆层涂刷在硅烷浸渍层的表面能形成平滑均一稳定的过渡粘接界面,从而能便于腻子层能稳定的粘附于环氧底漆层的表面,便于对混凝土基体表面的缺陷进行更稳定的填补,从而使混凝土基体表面更平整光滑,从而能提高涂层基底的抗收缩性以及抗流挂性能,腻子层的设置能进一步形成平滑均一稳定的过渡粘接界面,作为搭桥能实现环氧中间漆层与硅烷浸渍层的粘结性,从而能实现复合涂层间的紧密、可靠、耐久粘接,进而能强化混凝土基体表面的强度、密实度与稳定性。通过面漆层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候性和憎水性;该复合涂层结构具有显著的耐老化性能,能确保混凝土内部湿度的稳定,可以防止由于“湿胀干缩”循环应力作用导致的开裂。能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和剥落等损害,起到高效防护混凝土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不同处理后的混凝土基体腐蚀40天后距表面深度为2mm处氯离子含量占比柱状图;
图3是采用不同处理后的腐蚀80天后距表面深度为2mm处氯离子含量占比柱状图;
图4是采用不同处理后的腐蚀120天后距表面深度为2mm处氯离子含量占比柱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80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台组件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前轮弓形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