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84334.9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16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瑾;郭春亮;郭楠楠;贺鑫;孙志刚;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瑾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子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32 | 代理人: | 徐思波 |
地址: | 113000 辽宁省抚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文地质 污染 场地 土壤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涉及土壤采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筒、内筒和转动机构,外筒为上下端开口设置,内筒为上端封闭设置,内筒滑动套合在外筒中,转动机构活动配合在内筒的顶面上;内筒主要由两个一端呈封闭的半圆形弧板对称构成,其中一个半圆形弧板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暗槽,同时另一个半圆形弧板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凸条,凸条通过定位柱与另一个半圆形弧板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机构、内筒、限位柱、T形板、限位条、半圆形弧板、定位柱、凸条和暗槽的设置,使本装置在使用时对土壤的收集更加高效便捷,有效的降低了劳动力,同时本装置拆卸简单,便于工作人员的清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水文地质污染场地的土壤质量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专门的土壤收集装置来对污染场地的土壤进行采集,以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测,但是现有的土壤收集装置存在以下的不足:
1.现有的土壤收集装置对土壤多为直取式,在采集的过载中,需要工作人员通过辅助工具将收集装置砸入土中,操作麻烦而且对收集装置本身存在很大的伤害;
2.现有的土壤收集装置的收集筒多为一体式结构,工作人员很难对收集筒的内部进行清洗,间接降低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样方便且便于工作人员清洗的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土壤收集装置取样麻烦且耗时耗力的问题和现有的土壤收集装置整体清洗不方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文地质污染场地土壤收集装置,包括外筒、内筒和转动机构,所述外筒为上下端开口设置,所述内筒为上端封闭设置,所述内筒滑动套合在外筒中,所述转动机构活动配合在内筒的顶面上;
所述内筒主要由两个一端呈封闭的半圆形弧板对称构成,其中一个半圆形弧板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暗槽,同时另一个半圆形弧板的两侧面上对称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间隙配合在相对应的暗槽中,所述凸条通过定位柱与另一个半圆形弧板配合固定;
所述半圆形弧板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外侧壁上固定套合有限位盘,所述半圆形弧板的底面上一体成型设置有半圆形切刀;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螺丝杆、转动柄和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在螺丝杆的一端上,同时转动柄固定连接在螺丝杆的另一端上,所述螺丝杆两侧的限位板上对称设置有限位孔,两个限位孔与两个限位柱呈一一配合设置;
所述外筒的顶部内壁上对称设置有限位条,两个限位条向外筒的圆心处延伸设置,且两个限位条相靠近的一端上设置有L形卡槽,所述L形卡槽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插柱;
两个L形卡槽之间位置配合设置有T形板,所述T形板的中部设置有内螺纹通槽,所述内螺纹通槽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通孔,所述内螺纹通槽用于与螺丝杆螺旋配合,同时两个通孔分别与两个插柱一一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内部还设置有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包括条形切刀、连接杆和定位盘,所述条形切刀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底面上,同时连接杆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六角块,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六角块间隙配合的六角盲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顶面中心位置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延伸至内筒的顶部上方,且贯穿孔上下两层的连接杆上均固定套合有定位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六角块到内筒顶面的距离小于限位盘到内筒顶面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瑾,未经王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843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水位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数控双端面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