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窗自动上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84363.5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35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静;石其怀;夏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墅标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71 | 分类号: | E05F15/71;E06B9/40;E06B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张玉梅 |
地址: | 31202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窗 自动 上锁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门窗自动上锁机构,包括门窗本体和转动杆,所述门窗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锥齿轮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转动杆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门窗本体的正面的中部开设有门窗孔,所述转动杆与门窗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并缠绕有橡胶布。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装置技术领域,设置水浸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感受到雨水时,进而自动启动电机,将门窗孔关闭,进而自动将门窗关闭,方便快捷,再通过转动杆对橡胶布进行收卷和放缩,进而对门窗孔进行快速地关闭和打开,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门窗自动上锁机构。
背景技术
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门窗又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们的形状、尺寸、比例、排列、色彩、造型等对建筑的整体造型都有很大的影响;
将门窗上锁是为了让门窗不易出现晃动,不会轻易被非人力因素打开,然而现有的门窗在关闭时,通常是通过人工手动进行的,该类门窗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由于用户忘关门窗而发生室内进雨水的情况,造成财产损失,给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门窗自动上锁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门窗自动上锁机构,包括:
门窗本体,所述门窗本体的正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锥齿轮组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
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门窗本体的正面的中部开设有门窗孔,所述转动杆与门窗孔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并缠绕有橡胶布,所述橡胶布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重杆,所述重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门窗孔的两侧壁;以及
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与门窗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门窗本体上固定连接有控制器,且所述控制器与水浸传感器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轴器,且所述联轴器的另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锥齿轮组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底壁位于门窗孔底壁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门窗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转动连接有开合盖,且所述开合盖的底部位于滑槽顶壁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电机、水浸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PLC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水浸传感器,水浸传感器感受到雨水时,进而自动启动电机,将门窗孔关闭,进而自动将门窗关闭,方便快捷;
2、通过设置转动杆,转动杆对橡胶布进行收卷和放缩,进而对门窗孔进行快速地关闭和打开,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窗自动上锁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窗自动上锁机构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窗自动上锁机构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墅标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墅标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84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液非均相分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门窗中柱加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