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警型伤口负压引流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88421.1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43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邱淼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G08B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叶灿才 |
地址: | 510504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警 伤口 引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警型伤口负压引流瓶结构,包括负压瓶,负压瓶的顶部一侧套接引流管,负压瓶的顶部另一端贯穿连接管,连接管的顶部套接负压弹力囊,负压弹力囊的底部固定连接负压瓶的顶面,负压弹力囊与引流管间的负压瓶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卡接安装套,安装套的外壁上固定安装预警器。负压瓶内存在负压时,负压弹力囊受负压影响而收缩,当负压瓶逐渐引流时其内部负压逐渐降低,则负压弹力囊逐渐恢复形变而增高,在负压瓶内负压不足时,负压弹力囊增高而触碰预警器,预警器发出警报,便于提醒护士及时更换新的负压瓶或再次对负压瓶进行抽空气产生负压,抽空气产生负压后,负压弹力囊再次收缩,装置重新处于预警状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警型伤口负压引流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临床中使用的引流伤口渗血渗液的负压引流瓶,大多只具有负压引流的作用,没有报警提示的功能,当负压引流瓶无负压时,负压弹力球囊将回弹、伸张为原来无负压状态,引流瓶无负压时未能吸附出伤口渗血渗液,护士观察不方便,由于临床工作原因及护士人手不够,护士往往无法及时发现引流瓶处于无负压状态,不能及时更换引流瓶或者对引流瓶进行抽空气再次形成负压,从而导致病人体内引流液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又因负压瓶无负压时,未能及时将渗血渗液引流出来,可能造成伤口局部皮下组织肿胀,甚至过多液体可能将伤口缝合处破裂出血,造成病人疼痛及恐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预警型伤口负压引流瓶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警型伤口负压引流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警型伤口负压引流瓶结构,包括负压瓶,所述负压瓶的顶部一侧固定套接引流管的一端,所述负压瓶的顶部另一端固定贯穿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套接负压弹力囊,所述负压弹力囊的底部固定连接负压瓶的顶面,所述负压弹力囊与引流管间的负压瓶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卡接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外壁上固定安装预警器,所述预警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安装套的外壁,所述固定板靠近安装套的一端内固定安装蓄电池,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顶部固定套接蜂鸣器,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安装触动开关,所述蜂鸣器、蓄电池和触动开关间通过导线相串联。
优选的,所述负压瓶的外壁上固定设有刻度尺,所述触动开关位于负压弹力囊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安装套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固定板的一端,所述固定筒内腔套接橡胶套,且橡胶套顶部和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外壁分别与固定筒的内腔顶部和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远离固定板的一侧外壁通过螺纹结构套接夹紧螺栓,且夹紧螺栓的端面紧密压在橡胶套的另一侧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橡胶套的内壁固定安装多个弹性半球结构的防滑凸块,所述夹紧螺栓靠近橡胶套的一端端面为半球结构。
优选的,所述负压弹力囊包括弹性囊,所述弹性囊的底部固定连接负压瓶和连接管,所述弹性囊的外壁折叠形成折叠边,所述折叠边靠近弹性囊外壁的一端构成定型圈,所述折叠边靠近弹性囊内腔的一端构成内凹圈,所述定型圈处固定套接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弹性囊的内腔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环形结构的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内腔分别套接弹簧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负压弹力囊在负压瓶内的负压作用下收缩,引流过程中,负压瓶内负压逐渐减小,负压弹力囊逐渐恢复形变,从而使得负压瓶内负压消失时,弹性囊增高触碰到触动开关,使得蜂鸣器、蓄电池和触动开关间的串联电路连通,蜂鸣器通电发出警报,便于提醒护士及时更换新的负压瓶或再次对负压瓶进行抽空气产生负压;橡胶套套接支撑杆顶部后,通过拧紧夹紧螺栓,使得橡胶套的活动端压紧在支撑杆上进行快速固定,负压瓶为一次性用品,通过将夹紧螺栓拧松,从而能够快速拆卸安装套,预警器能够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88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用水再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石粉的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