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天线定距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6172.0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54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黄礼维;张志祥;王晓堂;王战胜;李伟;谭小军;胡宗容;张宝;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42 | 分类号: | F16M11/42;F16M11/08;F16M11/04;G01S13/88 |
代理公司: | 成都禾创知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4 | 代理人: | 刘军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质 雷达 超前 预报 天线 移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天线定距移动装置,包括支架、定距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有竖向设置的滑杆,用于夹持雷达天线的夹持装置通过所述定距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上,所述定距装置可在所述滑杆上定距滑动。本实用新型每次移动距离固定,分析数据速度快捷,能够做到快速分析数据,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同时每次移动距离一致,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现场实际缺陷位置,准确判断预报范围内的地质情况;较传统人工方法检测,检测人员减少一人,效率提升数倍,同时检测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检测数据分析更加精准,能够快速有效分析出检测预报范围内的缺陷位置,指导施工能力的到提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隧道施工的装置,具体涉及到一种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天线定距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地质雷达对隧道施工的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工作,主要了解施工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根据掌子面前方围岩情况制定不同施工方案,能够确保隧道在遇到突发地质情况下平稳渡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隧道开挖前进的安全风险。
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是采用地质雷达检测仪在隧道的施工掌子面上进行检测,地质雷达检测仪主要由检测主机和天线组成,在检查过程中检测天线紧密与掌子面贴合,由主机控制天线进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为保证检测主机接收数据的一致性和均匀性,要求天线在移动过程中必须进行定距离移动,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缺陷位置查找。由于施工隧道掌子面小、施工机械干扰大等问题困扰,专业检测车辆及大型辅助装置难以使用。
目前在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检测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进行天线位置移动,而移动过程中由两人抬着天线,由于人的身高、所处环境、简易辅助平台、天线的平行度、移动距离、两人移动过程的晃动等一些不良原因影响,经常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移动距离不均匀、移动位置过大、数据漏测、检测定位不准、后续分析不准确等后果出现,导致现场实际情况与检测结果不符,容易出现施工安全事故,难以使用检测数据进行指导施工作业,造成后续施工进洞后难以弥补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天线定距移动装置,能够确保检测天线在复杂工况下进行定距移动,保证检测数据的分析准确性和有效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天线定距移动装置,包括支架、定距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支架包括有竖向设置的滑杆,用于夹持雷达天线的夹持装置通过所述定距装置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杆上,所述定距装置可在所述滑杆上定距滑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定距装置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套设在所述滑杆上的伸长板、底板、抬升板、限位板和锁止板;所述伸长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板通过竖向设置的竖向连接板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通过竖向支撑柱连接;同时,锁止板的一端嵌于竖向连接板上端的卡槽内;所述限位板远离竖向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钳臂;所述抬升板与所述伸长板之间的滑杆上套设有提升弹簧;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锁止板之间的滑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还包括有提升把手,提升把手包括握持部和压靠部,压靠部与竖向支撑柱铰接,压靠部远离握持部的一端压靠在抬升板的相邻端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滑杆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架体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架体上设有爬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架体的顶部朝向所述夹持装置的一侧设有长度可调节的支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两个U形夹持机构,两个U形夹持机构之间活动连接有横梁;所述伸长板连接于该横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U形夹持机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纵梁和连接于纵梁的两端且水平设置的延伸梁,纵梁两端的延伸梁位于纵梁的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61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组件及壳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进填料垫的闸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