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害虫诱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7174.1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63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吴圣勇;雷仲仁;李银平;张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02;A0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胡敬红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害虫 集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害虫诱集装置,包括硬质有色板粘接而成的箱盒,所述箱盒的左右两侧通透,箱盒内侧有支撑的铁丝框架,所述框架上部悬挂有若干条长条形带有可感染害虫的真菌孢子粉的菌带,所述菌带从箱盒上部垂下直至箱盒底部,所述菌带上吸附有引诱剂。本实用新型利用昆虫对特定颜色和气味的趋性,将害虫诱集到装置内部,由于箱盒内悬挂的菌带从上部垂至底部,害虫会碰撞到菌带上,其体表会沾染白僵菌或绿僵菌的孢子粉,飞出时将孢子粉带出,并通过个体间相互接触,将孢子粉传播给其他个体,使其侵染致死,从而形成对害虫的持续控制作用。本实用新型可广泛使用于温室蔬菜,可持续防治多种小型害虫,该装置使用寿命长,诱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害虫诱集装置。
背景技术
蓟马、粉虱、蚜虫、斑潜蝇等昆虫由于体型较小,繁殖快,不易被发现,对蔬菜危害极大,严重时可导致绝收。例如,西花蓟马作为一种世界性害虫,寄主植物多达60余科200余种。由于其生活周期短,寄主植物广,适应性强,对农药易产生抗性等特点,所以难以用常规的化学方法防治。另外,它能传播多种病毒,如番茄斑萎病毒和风仙花坏死斑病毒,给蔬菜和花卉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由于这些小型昆虫多对颜色有较强的趋性,如蓟马对蓝色和黄色有趋性。因此,应用色板诱杀昆虫是一种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在温室中,悬挂粘虫色板常用于害虫的监测和防治中。但由于粘虫板粘性较高,操作麻烦,且面积较小,往往需要悬挂较多数量,并需要经常更换,效果有限,成本较高。本申请人申请的“一种害虫诱集装置、制备方法及应用”中的诱集装置是融合了有色板、菌带和引诱剂为一体的箱盒结构,箱盒采用有色板制成,左右两端畅通开口,箱盒底部是带有微生物粉孢子的菌带,上部悬挂吸附有引诱剂的棉球,由于左右两端畅通开口,方便诱入昆虫,但是由于棉球悬挂于上部,因此昆虫被诱进箱盒内,也容易飞出去,而最终掉到底部菌带上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诱集效果大打折扣,有必要对该诱集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害虫诱集装置,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温室蔬菜,可持续防治多种小型害虫,该装置使用寿命长,诱集效率高。
一种害虫诱集装置,包括覆膜的硬质有色板粘接而成的箱盒,所述箱盒的左右两侧通透,其特征在于:箱盒内侧有支撑的铁丝框架,所述框架上悬挂有若干条长条形带有可感染害虫的真菌孢子粉的菌带,所述菌带从箱盒上部垂下直至箱盒底部,所述菌带上吸附有引诱剂。
所述真菌为白僵菌或绿僵菌。
所述箱盒底部固定有带有可感染害虫的真菌孢子粉的菌布。
所述箱盒为卧式三棱柱状,柱体两底面通透。
所述框架为立方体框架,支撑于箱盒的中下部,所述立方体框架上部有横梁,所述菌带悬挂在横梁上。
所述箱盒的三侧面长度为30-40cm,宽度为20-30cm,所述框架长度为20-30cm,宽度为5-10cm,高度为10-15cm。
所述菌带为超细纤维材料的无纺布,长度5-10cm,宽度2-5cm,厚度0.1cm,所述菌布为超细纤维材料的无纺布,长20-30cm,宽度为10-20cm。
所述菌带优选3—5条且从左至右间隔均匀排列。
其中,所述硬质有色板的颜色为黄色(波长530-610nm)、蓝色(波长430-470nm)、白色(波长410-430nm)或橙色(波长610-640nm),这些颜色主要对蓟马、蚜虫、斑潜蝇、粉虱有良好的引诱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71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腐蚀铝合金型材
- 下一篇:一种农村户用沼气装置的出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