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虾体头尾定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7223.1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9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韩远;叶柯蕾;叶春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甸硕水产科技(化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9/02 | 分类号: | A22C2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25100 广东省茂名市化***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头尾 定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虾类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虾体头尾定向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机构、第二输送带机构和下料机构。第一输送带机构的数量至少有两组,相邻两组第一输送带机构之间限定有用于虾身通过并卡住虾头的第一间隙;第二输送带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一组,第二输送带机构一端设置于第一间隙内,另一端沿出料方向伸出第一间隙;以及下料机构,其设置于第二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其中,第一输送带机构的输送速度与第二输送带的输送速度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机构和第二输送带机构,使虾体在传送过程中,虾体的头部和尾部产生速度差,实现虾体头尾定向输出,无需人工对虾体进行摆正,提高虾体在进入下一加工工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虾类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虾体头尾定向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虾类的生产由于虾体的结构较为复杂,在生产中不容易进行定向上下料,导致大部分生产工序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上下料,影响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虾体生产的效率,降低人工投入,亟需设计一款可以实现虾体定向上下料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虾体上下料的过程中,对虾体的头尾进行定向,从而实现虾体定向上下料,并有利于降低人工投入,提高生产质量的一种虾体头尾定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虾体头尾定向装置,包括:
至少两组第一输送带机构,相邻两组第一输送带机构之间限定有用于虾身通过并卡住虾头的第一间隙;
至少一组第二输送带机构,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内,另一端沿出料方向伸出所述第一间隙;以及
下料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H为5mm-15mm。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一传送带、第一主动辊轮和第一被动辊轮,所述第一传送带绕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辊轮和所述第一被动辊轮以用于第一主动辊轮和第一被动辊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主动辊轮传动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主动辊轮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被动辊轮的外周面均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一传送带嵌设于所述定位凹槽内。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定位凹槽的内壁呈弧形结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外周面与所述定位凹槽的内壁贴合。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主动辊轮的轴心和所述第一被动辊轮的轴心之间的距离L不小于100mm。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第一主动轴和第一被动轴,至少两组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第一主动辊轮和第一被动辊轮分别套设于第一主动轴和第一被动轴上。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至少两组的所述第一输送带机构的第一主动辊轮和第一被动辊轮分别滑动套设于第一主动轴和第一被动轴上。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相邻两组第一输送带机构的第一主动辊轮与第一主动辊轮之间、第一被动辊轮与第一被动辊轮之间均设有间隔环,所述第一主动轴和第二被动轴均套设有若干间隔环。
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主动轴平行布置的第二主动轴,所述第二输送带机构包括第二驱动单元、第二传送带和第二被动辊轮,所述第二被动辊轮套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轴且能够与第一主动轴相对转动,所述第二传送带绕设于所述第二被动辊轮和所述第二主动轴以用于第二主动轴与第二被动辊轮同步转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甸硕水产科技(化州)有限公司,未经甸硕水产科技(化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7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畜牧用防沉积的饮水装置
- 下一篇:颈纹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