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轨电车站台安全线入侵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8023.8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6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钱曦;欧阳宇翔;孟沛然;邱慧玉;孙宁;李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2 | 分类号: | G08B21/02;G08B7/06;B61B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蒋慧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轨电车 站台 安全线 入侵 报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站台安全线入侵报警系统,包括设置于站台安全线的压敏设备、分别设置于站台首、末端的感应传感器及与所述压敏设备连接的声光报警设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系统,可以很好的预防、避免站台候车乘客侵入轨行区,真正确保站台候车人员安全,同时也能很好的节省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轨电车站台安全线入侵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有轨电车已陆续在多个城市开通运营,但客运安全保障问题也随着客流量的增多而日益严峻。目前大多数有轨电车站台采取半封闭式,仅用护栏进行部分阻隔,预留出上下车空间,由于有轨电车站台多在露天环境下,环境复杂,同时为减少设施资金投入,故较少使用隔离门、屏蔽门等。目前当有轨电车驶入站台时,处在站台候车的部分乘客有时会越过站台黄色警戒线,致使在列车进站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现今,各有轨电车项目运营大多采取人工监督的手段进行管控和制止,有时往往因为站台人较多,导致监督死角。部分地铁采用红外线光栅传感器,但该方案投入成本较大,且受环境影响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有轨电车站台安全线入侵报警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有轨电车站台安全线入侵报警系统,包括设置于站台安全线的压敏设备、分别设置于站台首、末端的感应传感器及与所述压敏设备连接的声光报警设备。
优选地,所述感应传感器为设置于控制主机内的红外线感应光电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压敏设备沿站台首末方向呈阵列设置,所述压敏设备包括贴附于所述站台地面的压敏胶带。
优选地,所述声光报警设备包括声光报警器、通信模块及A/D转换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所述A/D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A/D转换器通过处理器与所述通信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声光报警器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压敏设备中的压敏胶带数量及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控制主机与所述压敏设备连接,所述控制主机内还包括与压敏设备连接的A/D转换器,所述A/D转换器通过处理器与通信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系统,可以很好的预防、避免站台候车乘客侵入轨行区,真正确保站台候车人员安全,同时也能很好的节省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有轨电车站台安全线入侵报警系统,结合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站台安全线的压敏设备1、分别设置于站台首、末端的感应传感器24及与所述压敏设备1连接的声光报警设备3。所述感应传感器为设置于控制主机2内的红外线感应光电传感器。所述控制主机2与所述压敏设备1连接,所述控制主机2内还包括与压敏设备1连接的主机A/D转换器21,所述主机A/D转换器21通过主机处理器22与主机通信模块23连接。所述控制主机与所述声光报警设备设置于同一局域网内,且所述通信模块33与所述主机通信模块23之间电性连接。
由于站台长度较长,为了更好、更合理的进行监测,所述压敏设备沿站台首末方向呈阵列设置。所述压敏设备包括贴附于所述站台地面的压敏胶带。所述声光报警设备包括与压敏设备相对应设置的声光报警器32、与所述声光报警器32连接的A/D转换器34,与所述A/D转换器34连接的处理器31,及与所述处理器31连接的通信模块34。
以上所述的对应是指所述声光报警器32的数量及位置与所述压敏设备1中的压敏胶带数量及位置相对应。当某一位置的声光报警器32发出警报时,则可以很快的监测和对应到具体位置是否有候车人员的入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8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饭盒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和空气能、燃气集成联动的供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