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698282.0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5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董敬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敬国 |
主分类号: | G10D7/066 | 分类号: | G10D7/066;G10D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3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簧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簧管,设置了包括笛头、二节管体、上节管体、下节管体和喇叭组成的单簧管体,在管体壁上的音孔内镶嵌套筒,所述套筒在管体内的端面位于管体内壁表面,还包括在套筒周边的管体内壁上设置的环形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由于在套筒周边的管体内壁上设置导流环形槽,将吹奏者的口水及气化水引向下方,用非洲乌木或硬木材质制作的套筒镶嵌在管体壁上的音孔内,由于清除了管体内堂气流和振幅障碍,使单簧管音色深厚丰富,高音区极为灵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乐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单簧管。
背景技术
单簧管诞生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原始的单簧管就像中国的箫,音孔上面没有金属按键。18世纪中由法国伯姆发明金属按键连动系统,之后由法国SELMER家族发展达到了目前较为系统的单簧管。大约在1841年SELMER家族制造的单簧管获得了巴黎商品博览会金奖,这套系统产品在市场延续至今。
现有技术中,在单簧管的高音泛音孔及F音孔使用金属材质音孔,是因为这两个音孔正处在吹气的气流由于温度变化形成水流的流路上,水流会由这两个音孔流出。由于水流的溢出直接影响演奏者的发挥,导致出现杂音从而影响音的准确性,因此制造者用金属套筒镶嵌到管体壁的音孔上,金属套筒位于管内的端面凸出管内壁,致使水流从金属套筒边缘通过。这种结构延续至今已有150多年,这样的制造工艺直接影响声波顺畅地通过管体,造成扰流,使演奏者感觉不适。由于声波遇到金属套筒处的扰流,停止了向下方管体传递的功能,造成声音僵硬没有生机和色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簧管,通过在管壁内部加工出环形导流槽,使吹奏者的气化水从管壁内部套筒边缘引向下方通过,清除了管体内膛声音传递障碍,使管体振动加大,具有使吹奏声音深厚丰富,高音区极为灵敏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簧管,包括笛头、二节管体、上节管体、下节管体和喇叭组成的单簧管体,在所述管体壁上的音孔内镶嵌套筒,所述套筒在管体内的端面位于管体内壁表面,还包括在套筒周边的管体内壁上设置的环形槽。
上述的一种单簧管,所述环形槽的截面为圆弧形。
上述的一种单簧管,所述套筒用硬木材质制作。
上述的一种单簧管,所述套筒用非洲乌木制作。
上述的一种单簧管,所述套筒镶嵌在高音泛音孔内。
上述的一种单簧管,所述套筒镶嵌在F音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簧管,设置了包括笛头、二节管体、上节管体、下节管体和喇叭组成的单簧管体,在所述管体壁上的音孔内镶嵌套筒,所述套筒在管体内的端面位于管体内壁表面,还包括在套筒周边的管体内壁上设置的环形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由于在套筒周边的管体内壁上设置一个导流环形槽,将吹奏者的口水及气化水引向下方,用非洲乌木或硬木材质制作的套筒镶嵌在管体壁上的音孔内,使套筒与管体材质一致,这种工艺制作的管体振动加大,由于清除了管体内堂气流和振幅障碍,使单簧管的音色深厚丰富,高音区极为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的D-D视图;
图4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为:喇叭1、上节管体2、环形槽3、二节管体4、笛头5、高音泛音孔6、套筒7、F音孔8、下节管体9、水流方向10、气流方向1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敬国,未经董敬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698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错位的心电电极的组装模具
- 下一篇:一种氨水罐自动稀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