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教学型凸轮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00873.7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99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邹怡馨;沈博涵;杨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G01B5/004;G01B11/24;G09B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李百玲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教学 凸轮 测试 系统 | ||
一种多功能教学型凸轮测试系统,包括实验台底柜、手轮、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测量推杆、光栅尺、光栅直线传感器、手动测试装置和自动测试装置,手轮与电机的传动轴的输入端连接,电机的传动轴的输出端与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入轴端连接,被测凸轮可拆卸地安装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测量推杆的测量头抵触在被测凸轮上,并且安装在光栅尺上,光栅直线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底座上,并且与光栅尺连接,光栅尺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升降块上,传感器底座与光栅尺固定连接,升降块可升降地安装在升降支架座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教学型凸轮测试系统,提高了凸轮测试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测试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凸轮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教学型凸轮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与运动规律的同时,凸轮也能实现对机械和执行机构循环工作的控制,故凸轮机构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得以广泛运用,尤其是在高速机构和联动机构等重要场合,凸轮机构仍然是机械传动与运动分配的第一选择。凸轮机构一般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由于与推杆之间的长期摩擦,凸轮会被磨损,其轮廓曲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导致凸轮机构无法很好地完成计划运动的重要原因,这对正常的生产与生活需求造成极大的影响。作为常用的机械结构,凸轮的轮廓曲线的精确度会对其控制效果与精度造成直接影响。
几何法、解析法和参数设计法是目前凸轮轮廓曲线的测量与设计的主要方法。通过这三类方法取得的近似轮廓曲线以及相关参数都是通过离散点得到的——离散点越多,所得到的轮廓曲线越精确。这就会造成盘形凸轮轮廓曲线求法与绘制方法过于繁琐、复杂,精确度与参数对应关系不直观等问题。研发一种多功能教学型凸轮智能测试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已迫在眉睫,且一种多功能教学型凸轮智能测试系统在当下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十分广阔。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教学型凸轮测试系统,提高了凸轮测试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测试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教学型凸轮测试系统,包括实验台底柜、手轮、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测量推杆、光栅尺、光栅直线传感器、手动测试装置和自动测试装置,所述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均安装在实验台底柜上,所述手轮与电机的传动轴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机的传动轴的输出端通过同步带和同步轮与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入轴端连接,被测凸轮可拆卸地安装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上;测量推杆的测量头抵触在被测凸轮上,并且安装在光栅尺上,光栅直线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底座上,并且与光栅尺连接,光栅尺通过滑块可左右移动地安装在升降块上,所述传感器底座与光栅尺固定连接,升降块可升降地安装在升降支架座上,升降支架座安装在实验台底柜上;
所述手动测试装置实现静态测试,包括角度盘、指针和百分表,所述角度盘与被测凸轮紧贴,并且通过联轴器可拆卸地与安装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所述指针设置在角度盘的前方并且安装在实验台底柜上,同时指针竖直布置并且与角度盘的中心正对;百分表可拆卸地插入到光栅直线传感器上;
所述自动测试装置实现动态测试,包括摆动编码器、主轴编码器、凸轮测量仪和操控面板,所述摆动编码器通过联轴器与蜗轮蜗杆减速器连接,所述主轴编码器上设有摆轮,所述摆轮贴靠在被测凸轮边缘上,所述光栅直线传感器与凸轮测量仪连接,所述电机、蜗轮蜗杆减速器、摆动编码器、主轴编码器均与操控面板连接,凸轮测量仪、操控面板分别与PC机连接,所述操控面板设置在实验台底柜的侧面。
进一步,所述被测凸轮为盘形凸轮或是圆柱凸轮。
再进一步,所述实验台底柜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带有锁紧装置。
再进一步,所述操控面板为翻盖式操控面板。
再进一步,所述测量推杆为尖顶直动从动件、平底直动从动件、滚子直动从动件和滚子摆动从动件中的其中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00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线缆固定槽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尘焊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