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坐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01308.2 | 申请日: | 202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32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商鹏;王子卿;秦丽;王健州;吴斌华;冯佩;师毓华;彭彤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8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可折叠 坐具 结构 | ||
1.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腰部模块(1),腰部模块(1)下侧连接有臀部模块(2),臀部模块(2)下侧连接有大腿模块(3),大腿模块(3)下侧连接有小腿模块(4),大腿模块(3)与小腿模块(4)之间连接有缓冲模块(5);腰部模块(1)用于将人体腰部与坐具连接,臀部模块(2)用于支撑人体臀部,大腿模块(3)用于穿戴于人体大腿上,小腿模块(4)用于穿戴于人体小腿上;缓冲模块(5)用于使用者在坐下或起立时提供缓冲支撑力;
所述的缓冲模块(5)包括左缓冲组件(51)、右缓冲组件(52);左缓冲组件(51)与右缓冲组件(52)对称设置;
左缓冲组件(51)包括左液压杆(511)、左支撑杆(512);左液压杆(511)的上端与左大腿杆(31)的上端固定连接,左液压杆(511)的下端与左支撑杆(512)的上端相铰接,左支撑杆(512)的下端与左小腿杆(41)的下端相铰接;
右缓冲组件(52)包括右液压杆(521)、右支撑杆(522);右液压杆(521)的上端与右大腿杆(32)的上端固定连接,右液压杆(521)的下端与右支撑杆(522)的上端相铰接,右支撑杆(522)的下端与右小腿杆(42)的下端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部模块(1)包括环形腰带(11)、腰带左连接带(12)、腰带右连接带(13);环形腰带(11)为前侧开口设计,并在开口处设有第一魔术贴(111);腰带左连接带(12)、腰带右连接带(13)的上端与环形腰带(11)固定连接,腰带左连接带(12)、腰带右连接带(13)的下端与臀部模块(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臀部模块(2)包括臀部左支撑板(21)、臀部右支撑板(22)、工字铰链(23)、限位片(24);臀部左支撑板(21)与臀部右支撑板(22)相对于工字铰链(23)对称设置;
臀部左支撑板(21)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一长槽(211),臀部左支撑板(21)的左端与大腿模块(3)铰接,臀部左支撑板(21)的右端与工字铰链(23)铰接;臀部右支撑板(22)沿水平方向开有第二长槽(221),臀部右支撑板(22)的右端与大腿模块(3)铰接,臀部右支撑板(22)的左端与工字铰链(23)铰接;工字铰链(23)中开有插槽(231),并当限位片(24)插入插槽(231)中时,则限制臀部左支撑板(21)、臀部右支撑板(22)在工字铰链(23)处的相对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腿模块(3)包括左大腿杆(31)、右大腿杆(32)、左大腿绑带(33)、右大腿绑带(34);左大腿杆(31)与右大腿杆(32)对称设置;
左大腿杆(31)的上端与臀部左支撑板(21)的左端相铰接;左大腿杆(31)的下端与小腿模块(4)相铰接;左大腿杆(31)沿杆长方向开有第三长槽(311),左大腿绑带(33)穿于第三长槽(311)之中,并能够沿杆长方向调整位置;左大腿绑带(33)为前侧开口设计,并在开口处设有第二魔术贴(331);
右大腿杆(32)的上端与臀部右支撑板(22)的右端相铰接;右大腿杆(32)的下端与小腿模块(4)相铰接;右大腿杆(32)沿杆长方向开有第四长槽(321),右大腿绑带(34)穿于第四长槽(321)之中,并能够沿杆长方向调整位置;右大腿绑带(34)为前侧开口设计,并在开口处设有第三魔术贴(3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坐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腿模块(4)包括左小腿杆(41)、右小腿杆(42)、左小腿绑带(43)、右小腿绑带(44);左小腿杆(41)与右小腿杆(42)对称设置;
左小腿杆(41)的上端与左大腿杆(31)的下端相铰接;左小腿杆(41)沿杆长方向开有第五长槽(411),左小腿绑带(43)穿于第五长槽(411)之中,并能够沿杆长方向调整位置;左小腿绑带(43)为前侧开口设计,并在开口处设有第四魔术贴(431);左小腿杆(41)的后侧下端设有左拱形支撑块(412),左拱形支撑块(412)与地面相接触;
右小腿杆(42)的上端与右大腿杆(32)的下端相铰接;右小腿杆(42)沿杆长方向开有第六长槽(421),右小腿绑带(44)穿于第六长槽(421)之中,并能够沿杆长方向调整位置;右小腿绑带(44)为前侧开口设计,并在开口处设有第五魔术贴(441);右小腿杆(42)的后侧下端设有右拱形支撑块(422),右拱形支撑块(422)与地面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013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人折叠椅
- 下一篇:用于电动车辆充电设备的容器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