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持架空线设备快速带电拆装的底座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01971.2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3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薛阳;王聪;徐英辉;刘厦;杨艺宁;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欣欣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架空 设备 快速 带电 拆装 底座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持架空线设备快速带电拆装的底座工具,该底座工具包括:底座本体,其上设有盛放槽,所述底座本体的至少一对相对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凸台;与所述凸台一一对应的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均可滑动地穿设在其对应的所述凸台上;锁止件,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盛放槽的第一端上,并且,所述锁止件具有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本实用新型采用特殊的机械闭锁,既能实现不停电安装,也能实现不停电拆卸,安装拆卸方便快捷;采用无源设计,无电池、电机及传动机构,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单人即可完成安装/拆卸操作,安全可靠,方便现场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空线设备带电拆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持架空线设备快速带电拆装的底座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行业和居民用户对于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些用户为谋取私利,采取各种手段实施窃电和违约用电,扰乱正常的供用电秩序,给用电安全带来威胁,更对现场用电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类似于反窃电等现场检查取证工作时为了不打草惊蛇必须得在不入户、不断电、不惊动用户的情况下自由安装于用户的一次负荷线路中采集用户一次负荷电流,对其一次负荷进行实时监测。
目前,架空线反窃电等现场检查取证设备拆装采用两种方式,分别为停电后拆装或带电拆装。具体如下:停电安装具体为,在线路停电后,使用电力作业车人工将反窃电监测终端(电流采集模块)扣合到高压电缆上,用螺钉将设备紧固,再用螺钉和固定架将设备在电缆上固定位置;停电拆卸具体为,在线路停电后,使用电力作业车人工去掉螺钉将反窃电监测终端(电流采集模块)从高压电缆上取下。该停电后拆装方式必须在作业线路停电后使用电力作业车拆装,无法实现带电拆装,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证,操作复杂,单人无法完成工作,经济效益差,现场使用不方便。
带电安装包括如下两种方式,分别为遥控触发和机械触发。其中,
a.遥控触发具体为:利用绳子系紧转接头位置,再拉至安装人员手中,用手握住齿条头部;并打开电源开关,用绝缘操作杆(令克棒)将安装工具对准架空线;然后点击遥控器按键,齿条即可将负荷监测单元锁住;并等待齿条恢复原位后,将安装工具从架空线取下;最后,安装完成后,关闭电源;
b.机械触发:利用绳子系紧转接头位置,再拉至安装人员手中,用手握住齿条头部;打开电源开关,用绝缘操作杆(令克棒)将安装工具对准架空线;用力推启启动开关使机械触发,齿条即可将负荷监测单元锁住;等待齿条恢复原位后,将安装工具从架空线取下;安装完成后,关闭电源。
带电拆卸具体为:打开电源开关,用绝缘操作杆(令克棒)将安装工具对准架空线上的反窃电监测终端(电流采集模块);用力长推3秒启动动力机构或者点击遥控器按键,齿条即可将负荷监测单元锁扣打开;等待齿条恢复原位后,将安装工具和负荷监测单元从架空线取下;等待复位完成,确认无问题后,关闭电源。
带电拆装时,使用过程需要有电池、电机及传动机构等相关设备,其体积大,重量重,不方便携带,单人很难完成安装/拆卸操作,现场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支持架空线设备快速带电拆装的底座工具,旨在解决现有架空线反窃电等现场检查取证设备拆装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支持架空线设备快速带电拆装的底座工具,该底座工具包括:底座本体,其上设有盛放槽,用以承载支持架空线设备,并且,所述底座本体的至少一对相对的外侧壁上设有凸台;与所述凸台一一对应的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均可滑动地穿设在其对应的所述凸台上;锁止件,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杆朝向所述盛放槽的第一端上,并且,所述锁止件具有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所述锁止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锁止件至少部分滑动至所述盛放槽内以卡固至所述支持架空线设备的凹槽内,锁止所述支持架空线设备和所述底座本体;所述锁止件处于非锁止状态时,所述锁止件在所述支持架空线设备的作用下滑动至所述凸台内,以对所述支持架空线设备的运动进行让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019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