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整体式挠性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05624.7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389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生彬;阎文龙;林萍;梁文科;陈邦力;杨美玲;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9/16 | 分类号: | G01C19/16;G01C1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 |
地址: | 4011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整体 式挠性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微型整体式挠性接头,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环、平衡环以及下环,在平衡环的周面的相对两侧设有两组第一圆孔组和第二圆孔组,第一圆孔组和第二圆孔组交替分布;第一圆孔组包括两个第一圆孔,两个第一圆孔之间形成细颈,且两第一圆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平衡环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两组第一圆孔组的连心线交叉分布;其中,第二圆孔组的两个第二圆孔还通过倒门形孔相连通;相邻的第一圆孔组和第二圆孔组的连心线也交叉分布;相邻的第一圆孔组和第二圆孔组中,相对应位置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分别通过一连接孔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挠性陀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微型整体式挠性接头。
背景技术
现挠性接头是动调陀螺仪的关键部件,又称挠性支承,由平衡环、一对内挠性杆和一对外挠性杆组成,内挠性杆将陀螺仪平衡环与驱动轴联系起来,外挠性杆将平衡环与转子联系起来。挠性接头传递驱动轴加给陀螺转子的旋转力矩,使陀螺转子绕内、外扭杆具有转动自由度,平衡环所产生的动力补偿力矩可以抵消挠性杆的正弹性力矩。然而,现有的挠性接头多为分离式结构,其平衡环、内、外挠性杆单独加工,然后采用胶粘或焊接的方式联结在一起,组合时挠性杆容易受力变性,增大了正交漂移系数,组合精度难于保证,定位与固定在工艺上仍有一定难度,组装应力使漂移系数稳定性差,同时可靠性降低。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01548232U)公开了一种小型整体式挠性接头,由整体弹性材料制成,包括上环、平衡环和下环三部分,上环为法兰盘结构,平衡环为筒状结构,平衡环的外壁均布四对直径相同的通孔,每对通孔之间互呈90度分布,第一对通孔两孔之间的圆心连线和第三对通孔两孔之间的圆心连线与平衡环轴向之间的夹角均为负45度,第二对通孔两孔之间的圆心连线和第四对通孔两孔之间的圆心连线与平衡环轴向之间的夹角均为负45度,四对通孔两孔之间各形成一组细径,其中两孔之间由通槽相连通,下环为“T”型结构。
但是,上述方案侧重于结构设计,由于细颈结构是设置在平衡环外壁上的,使得平衡环整体为固定状态,而细颈结构为四对通孔两孔设置,且两孔之间由通槽相连通,因此,其平衡环是不可进行调整,这样,就不利于挠性接头在使用时进行调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在使用时方便调谐又能提高漂移系数稳定性及可靠性的微型整体式挠性接头。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微型整体式挠性接头,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环、平衡环以及下环,所述平衡环呈筒状结构其轴心线与上环和下环的轴心线重合,所述平衡环上端水平设有与上环连接的上连接筋,下端水平设有与下环连接的下连接筋,所述上连接筋与下连接筋在空间上呈交叉;
在平衡环的周面的相对两侧设有两组第一圆孔组和第二圆孔组,所述第一圆孔组和第二圆孔组交替分布;所述第一圆孔组包括两个第一圆孔,两个第一圆孔之间形成细颈,且两第一圆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平衡环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两组第一圆孔组的连心线交叉分布;其中,第一圆孔组的两个第一圆孔还通过门形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圆孔组包括两个第二圆孔,两个第二圆孔之间形成细颈,且两第二圆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平衡环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两组第二圆孔组的连心线交叉分布;其中,第二圆孔组的两个第二圆孔还通过倒门形孔相连通;相邻的第一圆孔组和第二圆孔组的连心线也交叉分布;相邻的第一圆孔组和第二圆孔组中,相对应位置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分别通过一连接孔相连通。
本方案中平衡环通过上、下连接筋分别与上环和下环连接,能够一次性加工成型,减少了现有的内、外接头组合工序,消除了接头组装时产生的人为误差,在使用时,上环与飞轮组件连接,下环与旋转轴连接,由于上下环与平衡环的轴线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挠性接头连接的陀螺转子体旋转中心与旋转轴旋转中心一致,保证了同轴度,降低了动平衡量,从而消除了两倍频角振动引起漂移误差,提高了陀螺仪的精度,同时还提升了陀螺的抗冲击振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渝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05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晶显示多点监控气体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热电器散热用散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