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08579.0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4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任大江;王飞;曹怡;张志成;孟浩;张思萌;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317 | 分类号: | A61B1/317;A61B17/320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卞静静 |
地址: | 1007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椎间孔镜 手术 用开皮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包括:开皮元件,其为具有对称设置的双刃部的刀刃;握持部,设置在开皮元件的上方;贯通孔,形成于开皮元件和握持部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将开皮元件和握持部的内部设置为中空式结构,以穿刺点皮肤为中心,可供不同直径的导丝穿过,开皮元件设置为双刃,能够以导针为中点,准确形成长度为7mm‑9mm的微创皮肤切口,对于部分肥胖患者即使深筋膜位置较深,在导针引导下也可准确切开,避免了手术过程中通道位置偏斜、切口深度不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开皮原件与握持部为一体化设计,避免现有可拆卸式手术刀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刀片被深筋膜卡住从刀柄脱落留在体内的危险,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
背景技术
椎间孔镜手术术前通过透视确定目标椎间盘靶点位置并规划手术切口,首先使用21G穿刺针在透视引导下到达靶点位置,拔出针芯后将导针置入目标位置,退出穿刺针,以导针为中心,切开皮肤后逐级置入不同直径导杆导杆构成理想的手术入路,沿导杆建立工作通道。传统手术方式在完成导针置入后,使用医用可拆卸式手术刀行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小切口切开便于后续手术器械顺利进入。普通可拆卸式医用手术刀在完成该操作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切开时难以完全以穿刺点为中心;二是当刀尖进入皮下及深筋膜后很难继续保持与导针贴合,造成皮下和深筋膜切开位置偏差;三是部分肥胖患者深筋膜位置深,普通可拆卸式手术刀长度不够,无法顺利切开深筋膜,造成后续手术器械进入困难;四是对部分深筋膜肥厚患者,切开深筋膜向后退出刀片时肥厚筋膜的牵拉会造成刀片从刀柄卡槽脱离遗留体内,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临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型一体化医用刀具实现椎间孔镜时标准化切口并降低手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包括:
开皮元件,其为具有对称设置的双刃部的刀刃;
握持部,其设置在所述开皮元件的上方;
贯通孔,其形成于所述开皮元件和握持部的内部,从所述握持部的上端至所述开皮元件的下端贯通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中,所述开皮元件和所述握持部一体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中,所述开皮元件和握持部的内部中空形成所述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允许导针穿过。
优选的是,所述的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中,所述贯通孔的直径为1-3mm,所述握持部的外直径为4~6mm,所述刀刃的刃宽为7~9mm。
优选的是,所述的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中,所述握持部的外表面沿其径向设置为凹部和凸部间隔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中,由所述开皮元件的尖部向所述握持部的方向上,所述开皮设备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条刻度线。
优选的是,所述的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中,沿所述开皮设备的表面均匀分布有三条刻度线。
优选的是,所述的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用开皮设备,还包括:
若干个直线驱动器,所述若干个直线驱动器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列在所述握持部的外壁上;
驱动装置,其呈环形,所述驱动装置套设在所述握持部的外侧,所述驱动装置与若干个所述直线驱动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085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