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倒角遮光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11614.4 | 申请日: | 202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8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成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成晶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1/00 | 分类号: | G03B11/00;H04N5/225;G03B30/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浙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45 | 代理人: | 杨秀伟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角 遮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倒角遮光片,包括遮光片本体,所述遮光片本体的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遮光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外斜面,所述遮光片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内斜面。该内倒角遮光片,遮光片本体、外斜面、内斜面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艳消油墨涂层,油墨涂层为黑色,成品经过艳消加工后,整体表面光滑面就会出现粗糙亚光现象,当光源进入,就不容易产生折射,镜头就不容易出现杂散光,拍照更清晰,提升拍摄品质,外斜面、内斜面上下对称设置,且外斜面、内斜面相互对接,形成直倒角结构,能够减少进入到镜头的反射光,进一步减少杂光,不容易出现杂散光,提升拍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光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倒角遮光片。
背景技术
遮光片顾名思义就是遮光的东西,是手机镜头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原理是根据物理现象(小孔成像)的原理,镶嵌在镜头里起到遮光作用,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遮光片冲压成形后,内径表面会比较光滑,且无倒角结构,当光源进入后,通过表面平面,容易产生折射,形成折射光,从而导致镜头易出现杂散光,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倒角遮光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遮光片冲压成形后,内径表面会比较光滑,且无倒角结构,当光源进入后,通过表面平面,容易产生折射,形成折射光,从而导致镜头易出现杂散光,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倒角遮光片,包括遮光片本体,所述遮光片本体的中间开设有通孔,所述遮光片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外斜面,所述遮光片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内斜面。
优选的,所述外斜面、内斜面上下对称设置,且外斜面、内斜面相互对接。
优选的,所述外斜面、内斜面的倾斜角度一致,且外斜面、内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60°。
优选的,所述遮光片本体采用PET材质,所述遮光片本体的厚度为0.01~0.015cm,所述遮光片本体、外斜面、内斜面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艳消油墨涂层。
优选的,所述遮光片本体、通孔的同心度差不超过0.003cm,所述遮光片本体的直径与通孔的内径比为8∶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内倒角遮光片,遮光片本体、外斜面、内斜面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艳消油墨涂层,油墨涂层为黑色,成品经过艳消加工后,整体表面光滑面就会出现粗糙亚光现象,当光源进入,就不容易产生折射,镜头就不容易出现杂散光,拍照更清晰,提升拍摄品质,外斜面、内斜面上下对称设置,且外斜面、内斜面相互对接,形成直倒角结构,能够减少进入到镜头的反射光,进一步减少杂光,不容易出现杂散光,提升拍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遮光片本体;2、通孔;3、外斜面;4、内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内倒角遮光片,包括遮光片本体1、通孔2、外斜面3、内斜面4,遮光片本体1的中间开设有通孔2,遮光片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外斜面3,遮光片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内斜面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成晶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成晶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16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检测盒
- 下一篇:一种遮光效果好的遮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