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桁架上弦安全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18291.1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91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龚乐;谢永强;王奇涛;郭以撒;张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劲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3 | 代理人: | 韩松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桁架 上弦 安全 防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桁架上弦安全防护结构,包括两组钢柱和两条安全绳,两组所述钢柱相互平行且均竖向延伸,两条所述安全绳对称设置于两组所述钢柱相对侧,两条所述安全绳之间连接有拉紧组件;所述拉紧组件包括容置架,该容置架为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容置架内横向设置有联动筒,所述联动筒内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组钢柱相对侧横向连接的两条安全绳之间设置可调拉伸位置的拉紧组件,从而对安全绳拉紧程度的调整更加便捷,同时在安全绳与钢柱连接处设置可拆卸的安装座,增加安全绳与钢柱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安全绳与钢柱连接处产生滑移甚至磨损断裂,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桁架上弦安全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建筑行业片面追求规模发展,忽视了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施工人员利用吊篮操作时,安全绳不能种根在吊篮上,必须可靠地种根在吊篮以外的地方,以避免吊篮产生坠落事故时人员跟随掉落,因此通常需要在梁和桁架上弦上设置一道横向延伸的安全绳,用于施工人员的水平移动时安全带连接生根所使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桁架上弦安全绳端部与钢柱之间通过绑扎固定,长期受力容易造成安全绳磨损,同时安全绳与钢柱间容易产生相对滑动,造成安全绳防护效果降低,且安全绳横向拉紧程度需要通过改变两端绑扎位置进行调整,操作繁琐,实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桁架上弦安全防护结构,在两组钢柱相对侧横向连接的两条安全绳之间设置可调拉伸位置的拉紧组件,从而对安全绳拉紧程度的调整更加便捷,同时在安全绳与钢柱连接处设置可拆卸的安装座,增加安全绳与钢柱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安全绳与钢柱连接处产生滑移甚至磨损断裂,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桁架上弦安全防护结构,包括两组钢柱和两条安全绳,两组所述钢柱相互平行且均竖向延伸,两条所述安全绳对称设置于两组所述钢柱相对侧,两条所述安全绳之间连接有拉紧组件;
所述拉紧组件包括容置架,该容置架为矩形框状结构,所述容置架内横向设置有联动筒,所述联动筒内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旋向相反的内螺纹,所述联动筒两端螺纹配合有两组螺杆,所述螺杆外侧端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贯穿所述容置架且与该容置架滑动配合。
采用上述一种桁架上弦安全防护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调整所述安全绳的拉紧程度时,转动所述转轴底端的旋钮,通过该旋钮带动所述转轴和所述主动齿轮产生旋转,从而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左右,以同步带动所述从动齿轮支撑所述联动筒产生旋转,该联动筒在所述限位环的支撑下转动,通过所述联动筒与所述螺杆的螺纹配合左右,以驱动两组所述螺杆在联动筒内两组旋向相反的内螺纹驱动下,支撑两组螺杆均伸入所述联动筒内或向所述联动筒外移动,通过容置架支撑滑块带动螺杆进行横移,从而实现安全绳的拉近或调松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联动筒中部外侧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容置架底部中心竖向贯穿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容置架转动配合,且所述转轴顶端向上伸入所述容置架内。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顶端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均为锥齿轮结构,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容置架内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限位环,所述联动筒依次穿入两组所述限位环内,且所述联动筒与所述限位环转动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绳为Φ8~Φ10的镀锌钢丝绳,且所述安全绳与所述钢柱之间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全绳靠近所述安装座一端设置有锁钩。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包括两组开口相对的C形限位框,两组所述限位框对称设置于所述钢柱两侧,且两组所述限位框前后侧均横向连接有安装螺栓,所述钢柱靠近所述安全绳一侧的所述限位框内侧设置有拉环,所述拉环与所述锁钩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18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