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混凝土管桩承载力检测的反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20582.4 | 申请日: | 2020-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36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梅伯达;叶文峰;李家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金衡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混凝土 承载力 检测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管桩承载力检测的反力装置,其包括试验桩、位于试验桩两侧的锚桩和安装在锚桩上的横梁,试验桩的顶面上安装有垫块,垫块的顶面上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的顶面上安装有测试仪设备,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引导筒,引导筒的上端与垫块连接且引导筒的开口的大小不小于垫块的大小,引导筒的下端位于垫块的下方且引导筒下端的开口的大小大于上端开口的大小。本申请具有改善垫块吊起时,不易与试验桩对准的问题,便于垫块的安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基桩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管桩承载力检测的反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桩基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混凝土管桩已成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桩基类型。混凝土管桩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管桩)及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等,由于其具有工厂化生产、成桩质量可靠、单桩承载力高、穿透力强、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在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电力、市政、冶金、港口、铁路、公路等领域。
如公告号为CN2066076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管桩承载力检测的反力装置,包括主梁、副梁和锚桩;锚桩为管桩内插设呈现环状等间距布置钢筋并灌注微膨胀混凝土形成,锚桩上部钢筋外露用于和上部结构连接;采用一根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四周布置六根锚桩的形式,六根锚桩对称布置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两侧,一侧的三根锚桩等间距布置,对称分布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两侧的两个锚桩之间通过副梁连接,副梁通过螺栓结构与锚桩上部外露的钢筋连接,三根副梁通过主梁连接向中间的一根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施加反力。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和主梁之间设置有垫块和千斤顶,操作人员通过吊起设备将垫块安装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顶面的正中心处,将千斤顶安装在垫块的正中心处,使混凝土管桩承载力检测的反力装置更为稳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垫块吊起时,不易与试验桩对准,不易于垫块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垫块吊起时,不易与试验桩对准,不易于垫块的安装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管桩承载力检测的反力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混凝土管桩承载力检测的反力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混凝土管桩承载力检测的反力装置,包括试验桩、位于试验桩两侧的锚桩和安装在锚桩上的横梁,试验桩的顶面上安装有垫块,垫块的顶面上安装有千斤顶,千斤顶的顶面上安装有测试仪设备,所述装置本体包括引导筒,引导筒的上端与垫块连接且引导筒的开口的大小不小于垫块的大小,引导筒的下端位于垫块的下方且引导筒下端的开口的大小大于上端开口的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本起吊安装垫块时,试验桩需与垫块对准,而设置引导筒后,垫块与引导筒对准即可。由于引导筒下端的开口大小比垫块的大小大,扩大了对准面积,试验桩易沿着引导筒的内侧壁与垫块对准,便于垫块安装在试验桩上,有效节省了安装时间。
可选的,所述引导筒的顶面上固定设置有安装筒,安装筒套设在垫块上;安装筒开口的大小与引导筒上端的开口的大小相等,安装筒的中心线与引导筒的中心线共线;垫块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安装筒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卡位件,限位结构和卡位件相配合用于使安装筒不易从垫块上落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块被吊起时,卡位件的底面与限位件的顶面相抵,安装筒和引导筒不易从垫块外侧壁上向下滑落。垫块放置在地面上时,安装筒和引导筒沿着垫块外侧壁向上滑动至引导筒的底面和垫块的底面同时与地面相抵。若引导筒固定安装在垫块下,引导筒放置在地面上时需承受垫块的重力。相较于引导筒固定安装在垫块下,有效减少了引导筒的承重力,使引导筒不易损坏。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为限位槽,限位槽开设于垫块的外侧壁上,限位槽的下侧壁与垫块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垫块的高且限位槽连通垫块的顶面;卡位件为卡位杆,卡位杆的数量与限位槽的数量相等,且卡位杆的底面与限位槽的下侧面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金衡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金衡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0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瓿瓶包装输送机构
- 下一篇:一种药物包装用直流式称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