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肺灌洗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21252.7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24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田淳;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M1/00;A61M3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灌洗 连接 结构 | ||
一种用于肺灌洗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一连接灌洗瓶、引流瓶及患者肺部的三通连接结构,用于控制灌洗通路的开关结构,以及用于形成引流负压的负压形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段以及与灌洗瓶连接的进水管、与引流瓶连接的引流管及与患者肺部连接的患者连接管;所述开关结构与三通连接结构组合连接,负压形成结构设置在引流管外侧壁上;通过将进水管与灌洗瓶连接,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患者连接管与患者的肺部连接,从而组合连接为一个完整的灌洗通路,灌洗时通过开关结构使进水管与患者连接管之间的通路连通,灌洗液由灌洗瓶流经进水管进入患者肺内,负压形成结构使引流管内形成负压,从而将肺内的灌洗液引流至引流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肺灌洗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尘肺病一旦形成后,肺内残留粉尘还将继续与肺泡巨噬细胞作用,这是尘肺病人虽然脱离粉尘作业环境,但病变仍继续发展、升级的主要原因。如能在早期通过肺灌洗排出病人肺泡内沉积的煤矽粉尘和大量的能分泌致纤维化介质的尘细胞,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而且有利于遏制病变进展,延缓病期升级。对X线胸片尚未出现病变的接触粉尘工人及可疑尘肺工人进行肺灌洗,可防止其发病或推迟其发病时间。肺灌洗既是一种病因治疗,又可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一级预防是指阻止环境中粉尘进入肺内;二级预防是指清除已进入肺内尚未被包裹的粉尘,防止发病)。
由于尘肺病危害严重,目前尘肺病无治疗药物,而全肺大容量灌洗术是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清除肺泡、细支气管内乃至肺间质内的异物、有害物质和致纤维化因子,以改善肺脏通气、小气道及弥散功能,达到控制或治疗疾病的功能。
全肺大容量灌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静脉复合麻悴下,通过患者口腔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双侧肺分隔。由呼吸机辅助单肺通气,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以37度生理盐水完成另一侧肺大容量全肺灌洗。大容量全肺灌洗通过大量灌洗液,清洗出肺内粉尘、炎症细胞、致纤维化因子等致病因素,从而达到阻断病变发展,改善病变进展,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目的。除了治疗尘肺病,全肺大容量灌洗技术还用于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等疾病,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在肺灌洗治疗过程中,需要连接灌洗通路,灌洗通路主要为连接灌洗液的进水管、将灌洗液输送至患者肺内的患者连接管、将肺内的灌洗液引流出肺的引流管,上述进水管、患者连接管及引流管需紧密连接,目前在临床操作中,一般是通过一个三通管将进水管、患者连接管及引流管进行连接,为了防止进水管内的灌洗液直接进入引流管,需要使用止血钳夹紧进水管或引流管来阻断管路的通路,从而控制灌洗液从进水管进入患者肺内或从引流管引流出肺,但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此种连接方式不牢固,容易出现进水管、引流管及患者连接管从三通管内脱出的情况,另外需要使用2个止血钳分别控制进水管及引流管,操作繁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临床使用的连接方式不牢固,容易出现进水管、引流管及患者连接管从三通管内脱出的情况,另外需要使用2个止血钳分别控制进水管及引流管,操作繁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肺灌洗的连接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临床使用的连接方式不牢固,容易出现进水管、引流管及患者连接管从三通管内脱出的情况,另外需要使用2个止血钳分别控制进水管及引流管,操作繁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肺灌洗的连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12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照明工程施工用防护装置
- 下一篇:配件表面处理生产用喷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