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爆破状态下的前期支护和碎石运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25756.6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2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瓯江引水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2 | 分类号: | E21D9/12;E21D9/00;E21F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爆破 状态 前期 支护 碎石 运输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隧道爆破状态下的前期支护和碎石运输装置,包括与隧道形状匹配的外筒,外筒内衬有内筒,外筒底部具有内轨道,内轨道与铺设与隧道地面的外轨道对接,所述外筒内侧壁上设置有上滚轮,所述内筒底部设置有与内轨道和外轨道匹配的下滚轮,所述内筒侧壁与上滚轮配合,所述内筒后侧端带有封闭门。上述装置和方法能够有效避免粉尘长时间在隧道内充斥,并可快速将爆破形成的石料运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爆破状态下的前期支护和碎石运输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上述隧道爆破状态下的前期支护和碎石运输装置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爆破时会产生大量粉尘,粉尘在空气中长时间存在,导致工人无法进入隧道清理和运出爆破后形成的石料。并且,因爆破形成的石料散落范围较大,很难清理并运输。
为了解决粉尘问题,曾经的方案是将喷雾头引入到隧道中,通过喷雾使粉尘快速降落,但是因粉尘的扩散未被约束,这种降尘方法的效果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爆破状态下的前期支护和碎石运输装置,该装置能够快速消除隧道内因爆破产生的粉尘并可快速将爆破形成的碎石搜集并运出隧道。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爆破状态下的前期支护和碎石运输装置,包括与隧道形状匹配的外筒,外筒内衬有内筒,外筒底部具有内轨道,内轨道与铺设与隧道地面的外轨道对接,所述外筒内侧壁上设置有上滚轮,所述内筒底部设置有与内轨道和外轨道匹配的下滚轮,所述内筒侧壁与上滚轮配合,所述内筒后侧端带有封闭门。
优选的,所述外筒采用高强度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外筒外侧壁的下部设置有外滚轮,外滚轮在隧道内的地面上滚动行进,所述内筒采用非金属弹性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内筒上部采用多孔材料制成,所述外筒内侧顶壁设置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喷出的水滴落到内筒中。
优选的,所述封闭门上端与内筒铰接下端与内筒的对应处设置有锁紧机构。
优选的,所述外筒配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外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上述装置和方法能够利用内筒有效的将粉尘封闭在内筒中,并通过内筒中喷入的水快速降尘,避免粉尘长时间在隧道内充斥,使工人能够在爆破后短时间内进入隧道作业,可大大加快施工进度;
2)因爆破位被内筒覆盖,使爆破形成的石料可以直接进入到内筒中,节约了搜集石料的时间,从而可快速将爆破形成的石料运出;
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采用外筒内套设内筒的结构,内筒可以保护外筒,避免作为主架构的外筒受到损坏,而内筒则可以作为易损品配置多个,采用低廉的非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可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快速降尘和快速运出石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隧道爆破状态下的前期支护和碎石运输装置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隧道爆破状态下的前期支护和碎石运输装置的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瓯江引水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瓯江引水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57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站巡检的移动操作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稳定型电雕版辊雕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