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绕线架及使用该绕线架的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27005.8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7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鹏;张润杰;师丽芳;孟岩;孙龙勇;张任;孙玉洲;叶方军;刘丰侨;姚灿江;李铁军;吕飞飞;李竞;赵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547 | 分类号: | B65H54/547;B65H54/44;B65H67/0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郑英飞 |
地址: | 467001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绕线架 使用 线装 | ||
1.一种绕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301),用于被回转机构(200)驱动而进行转动,定义支座(301)靠近回转机构(200)的一端为下端,远离回转机构(200)的一端为上端;
绕线体,用于缠绕电缆,包括至少三个绕线杆(302),各绕线杆(302)围绕所述支座(301)的转动轴线间隔布置,绕线杆(302)的下端铰接在支座(301)的近端而为铰接端,上端可沿朝向和远离支座(301)的方向往复摆动而为摆动端;
滑动支撑环(304),沿上下方向滑动套装在支座(301)上;
连杆(303),与绕线杆(302)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杆(303)的下端铰接在对应绕线杆(302)的摆动端上,上端铰接在所述滑动支撑环(304)上,通过滑动支撑环(304)的往复滑动控制绕线杆(302)的摆动端往复摆动;
滑动支撑环(304)的滑动行程具有绕线位和脱线位,处于绕线位时,各绕线杆(302)沿上下方向延伸或者绕线杆(302)的铰接端朝远离支座(301)的方向倾斜布置,以配合支撑绕线;处于脱线位时,各绕线杆(302)的摆动端处于靠近支座(301)的位置,以使绕线杆(302)的摆动端内收以进行脱线;
绕线架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在各绕线杆(302)配合支撑绕线时防止滑动支撑环(304)由绕线位移动至脱线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螺纹旋装在支座(301)上的螺母(305),所述螺母(305)用于顶压滑动支撑环(304)以防止滑动支撑环(304)由绕线位移动至脱线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01)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布置的主支撑和底部支撑,所述滑动支撑环(304)滑动装配在主支撑上,所述底部支撑用于与回转机构(200)配合;
所述底部支撑的外径大于所述主支撑的外径,所述底部支撑上直接或间接地螺纹穿装有顶杆(700),顶杆(700)用于将电缆顶紧在主支撑或底部支撑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700)中用于顶紧电缆的一端端部为“V”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包括通过连接筋相连的内环体(3016)和外环体(3011),所述顶杆(700)螺纹穿装在外环体(3011)上,并用于将电缆顶紧在所述内环体(3016)上。
6.一种绕线装置,包括:
回转机构(200);
绕线架(300);
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架(300)包括:
支座(301),用于被回转机构(200)驱动而进行转动,定义支座(301)靠近回转机构(200)的一端为下端,远离回转机构(200)的一端为上端;
绕线体,用于缠绕电缆,包括至少三个绕线杆(302),各绕线杆(302)围绕所述支座(301)的转动轴线间隔布置,绕线杆(302)的下端铰接在支座(301)的近端而为铰接端,上端可沿朝向和远离支座(301)的方向往复摆动而为摆动端;
滑动支撑环(304),沿上下方向滑动套装在支座(301)上;
连杆(303),与绕线杆(302)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杆(303)的下端铰接在对应绕线杆(302)的摆动端上,上端铰接在所述滑动支撑环(304)上,通过滑动支撑环(304)的往复滑动控制绕线杆(302)的摆动端往复摆动;
滑动支撑环(304)的滑动行程具有绕线位和脱线位,处于绕线位时,各绕线杆(302)沿上下方向延伸或者绕线杆(302)的铰接端朝远离支座(301)的方向倾斜布置,以配合支撑绕线;处于脱线位时,各绕线杆(302)的摆动端处于靠近支座(301)的位置,以使绕线杆(302)的摆动端内收以进行脱线;
绕线架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在各绕线杆(302)配合支撑绕线时防止滑动支撑环(304)由绕线位移动至脱线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700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