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29357.7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7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创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8 | 代理人: | 彭随丽 |
地址: | 1011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脱钩 器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包括电凝手柄组件和静脉剥脱钩组件,防滑部设置于手柄本体中端;手柄本体底端设置有空腔,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空腔内,第一连接部为一孔槽状结构;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内侧;第二连接部设置于静脉剥脱钩本体顶端,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外侧;钩体设置于静脉剥脱钩本体底端;绝缘部设置于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与钩体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静脉剥脱器具,对大隐静脉浅表分支血管实施保护性电凝闭塞,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血肿形成概率,减少神经损伤,因而适合各级医院普及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外科手术器具领域,具体设计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
背景技术
临床上浅静脉曲张发病率极高,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多采用大隐静脉主干剥脱工具与表浅静脉点状剥脱工具搭配使用。此种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长、切口大等缺点。同时该治疗方法极易损伤周围神经组织,导致局部皮肤发麻等情况。硬化治疗复发率极高,同时由于射频、激光、旋切学习曲线较长,费用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9896147A的“一种静脉剥脱器具套组”的实用新型,包括:一种静脉剥脱钩,在钩柄前端制有鱼钩型钩,钩的平面与钩柄的夹角为140°~150°;一种刀片套,将市售11号尖刀片安装在刀片套上,保证刀片前端露出宽2mm,深2mm的刀刃。静脉剥脱钩可用不锈钢、镍钛合金、医用高硬度聚酯材料制成,刀片套可用医用高硬度聚酯材料制成。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静脉剥脱钩垂直于皮肤进入皮下,将皮下曲张静脉分支分段钩出,再用止血钳夹住钩出段,旋转抽剥,最终完成分支血管的分段剥除,在此过程中容易造成手术创伤和神经损伤,增加血肿形成概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血肿形成概率,减少神经损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静脉剥脱钩器具,包括电凝手柄组件和静脉剥脱钩组件,所述电凝手柄组件包括手柄本体、防滑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所述防滑部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中端;所述手柄本体一端设置有空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孔槽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侧;
所述静脉剥脱钩组件包括静脉剥脱钩本体、第二连接部、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绝缘部以及钩体;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顶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插入至所述空腔内,以实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外侧;所述钩体设置于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底端;所述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极弹性接触片与所述钩体之间。
上述的静脉剥脱钩器具,还包括外接电源线和电凝开关,所述外接电源线设置于所述手柄本体顶端,所述电凝开关设置于所述电凝手柄中端,所述防滑部包裹于所述电凝开关。
上述的静脉剥脱钩器具,所述钩体为一半圆弧状,且其围成的一半圆弧状的空间形成一电凝工作部。
上述的静脉剥脱钩器具,所述钩体的钩口宽1~2.5mm,钩口深 1.5~3mm。
上述的静脉剥脱钩本体,所述静脉剥脱钩本体采用不锈钢或镣钛合金中的一种材料制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静脉剥脱器具,对大隐静脉浅表分支血管实施保护性电凝闭塞,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血肿形成概率,减少神经损伤,因而适合各级医院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293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