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辊及切割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31466.2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82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毛剑波;李杰;刘晓东;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4 | 分类号: | B28D5/04;B28D7/00;B65H75/08;B65H7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8 | 代理人: | 王胜利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割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主辊及切割设备,涉及光伏器件制造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解决现有切割设备中的主辊的使用寿命低、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所述主辊包括辊芯、第一结构层以及第一涂覆层,第一结构层设置在辊芯上,第一结构层远离辊芯的表面上具有多个间隔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一涂覆层至少形成在第一环形凹槽的内壁上,第一涂覆层的硬度小于第一结构层的硬度。所述切割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的主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器件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辊及切割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硅切片技术中,大都采用多线切割技术,多线切割机内设置可升降的晶托和至少两根主辊,晶托的下方连接硅棒工件,每根主辊的外周围设有用于定位切割线的凹槽,凹槽内绕制有切割线,经过初步加工的硅棒,通过晶托带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另一方面主辊带动切割线往复运动,两者配合使硅棒被制作成合适的硅片。
目前多线切割中使用的主辊系统,包括辊芯、以及在辊芯外表面涂覆的涂覆层,同时,形成涂覆层后,再通过车削在涂覆层表面加工预设的槽型。涂覆层的生产过程存在技术要求高、时间长、能耗大、成本高等缺点。而开槽的过程加工时间长,槽的形状难以控制,使用时容易引发偏磨,导致主辊的使用寿命降低。到达一定的使用时间后需要将主辊上的涂覆层去除掉,导致涂覆层的浪费较大,加工周期长,使得太阳能硅片生产的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辊及切割设备,用于解决现有切割设备中的主辊的使用寿命低、加工效率低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辊,应用于切割设备。该主辊包括辊芯、第一结构层以及第一涂覆层,第一结构层设置在辊芯上,第一结构层远离辊芯的表面上具有多个间隔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一涂覆层至少形成在第一环形凹槽的内壁上,第一涂覆层的硬度小于第一结构层的硬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辊,通过在硬度大于第一涂覆层的第一结构层上预先设置多个第一环形凹槽,再在第一环形凹槽上形成第一涂覆层,使得第一涂覆层形成的第二环形凹槽的加工精度高,加工时间短。从而提高了主辊加工效率,同时每次更新第一涂覆层需要的第一涂覆层材料用量少,降低了切割成本。第一涂覆层形成在硬度更大的第一环形凹槽上,第一涂覆层的表面更加平整,从而使得第二环形凹槽的平整度更好,进而减低了第一涂覆层与切割线之间的磨耗。也就是说提高了第一涂覆层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主辊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结构层为刚性结构层。刚性的第一结构层可以进行机械加工,加工第一环形凹槽的难度低,保证在第一结构层上的第一环形凹槽可以高精度形成。从而形成在第一环形凹槽上的第一涂覆层可以形成高精度的第二环形凹槽。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结构层由金属、金属合金、碳纤维或碳碳复合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构成。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结构层的厚度为2毫米-50毫米。过厚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过薄不利于加工以及安装。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涂覆层形成在第一结构层远离辊芯的表面。第一涂覆层可以是完全覆盖在第一结构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一涂覆层的过程更加简单。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涂覆层的材质包括聚氨酯、聚四氟乙烯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涂覆层的厚度为5微米-200微米。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结构层与辊芯可拆卸连接。在需要进行更换主辊的第一结构层的时候,只需要将第一结构层从辊芯上拆除更换,然后根据新的需求加工槽型,并喷涂第一涂覆层。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结构层至少通过卡扣、螺纹配合、过盈配合或者铆接中的一种方式与辊芯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切割设备。该切割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主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314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PVG输送带平板硫化机
- 下一篇:建筑工程框架梁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