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下水六价铬修复便于拆卸的可渗透反应墙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32417.0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18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金晓文;吕杰;孟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中地环科水工环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水 六价铬 修复 便于 拆卸 渗透 反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六价铬修复便于拆卸的可渗透反应墙,包括放置框体,所述放置框体的结构为U字状,所述放置框体内依次从前往后的形式分别设置有三个净化层体,所述放置框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顶盖,所述净化层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榫槽,所述放置框体的两个直板面向净化层体的一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榫头,所述净化层体通过两侧的榫槽分别与放置框体内的两个榫头进行卡接。该用于地下水六价铬修复便于拆卸的可渗透反应墙,该装置对净化层体安装或者拆除都较为方便,进而可以快速对净化层体进行安装与拆除,进而避免了更换整个反应墙,减少了使用时的财政支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下水六价铬修复便于拆卸的可渗透反应墙。
背景技术
可渗透反应墙技术是地下水修复中的常用原位处理技术,通过可渗透的反应墙对地下水污染羽进行阻截和修复,可渗透反应墙具有能够持续修复受污染水体、处理效果好、对周围环境扰动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可渗透反应墙能够修复地下水一般设置有多层净化层体,每种净化层体内都设置了不同的净化填充料,进而可以根据地下水污染程度不一样设置不同的净化层体,但是现有大多数的净化层体安装在可渗透反应墙内都是固定住的,因为净化层体内的净化填充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需要定期更换,这样就需要将整个反应墙进行拆除,这样就造成了成本加高,同时也加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水六价铬修复便于拆卸的可渗透反应墙,具备可渗透反应墙内的净化层体可以进行拆卸与安装等优点,解决了可渗透反应墙内的净化层体不能进行拆卸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地下水六价铬修复便于拆卸的可渗透反应墙,包括放置框体,所述放置框体的结构为U字状,所述放置框体内依次从前往后的形式分别设置有三个净化层体,所述放置框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顶盖,所述净化层体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榫槽,所述放置框体的两个直板面向净化层体的一侧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榫头,所述净化层体通过两侧的榫槽分别与放置框体内的两个榫头进行卡接,所述放置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锁紧块,所述顶盖的下表面开设有贯穿槽,所述盖内设置有内置槽,所述第一锁紧块的上端通过贯穿槽延伸进内置槽的内部,所述内置槽与贯穿槽相通,所述内置槽内设置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榫槽为n字状凹槽,所述榫头的结构为山字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内置槽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所述滑杆上活动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锁紧块,所述第二锁紧块的下端与第一锁紧块延伸进内置槽的一端进行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紧块的结构L字状,所述第一锁紧块的上端设置为7字状,所述第一锁紧块的横杆面向第二锁紧块的一端设置为半圆形凸块,所述第二锁紧块的横杆面向第一锁紧块的一端同样设置为半圆形凸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紧块背对第一锁紧块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二锁紧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置槽的左侧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顶盖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四个滑槽,所述滑槽与内置槽相通,所述推板远离滑块的一端通过滑槽延伸出顶盖。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水六价铬修复便于拆卸的可渗透反应墙,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中地环科水工环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中地环科水工环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324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