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35436.9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890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涛;张凯;冯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绿水水务环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李丹 |
地址: | 430030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水厂 污泥 浓缩 中心 泥坑 异位气升排泥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包括浓缩池、升液排泥管、空压机和供气管,浓缩池的中心具有集泥坑,升液排泥管埋设于浓缩池的池底内,且其一端进入集泥坑内,并垂直向下弯折延伸预设深度,另一端经浓缩池的池壁贯穿至浓缩池外;供气管的一端与空压机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升液排泥管采用异位布置,实现了从池中心到池边的异位排泥,提泥效果显著;通过气升的方式,气液沿升液排泥管沿线满管均匀混合扰动,解决了排泥管内污泥板结导致堵塞的问题;因气升方式为柔性提升,提泥过程中污泥携带水量小,排泥浓度高,对后续污泥脱水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厂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净水厂浓缩池的中心集泥坑中的浓缩污泥排泥基本上是通过泵吸排泥或静压排泥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中发现,因净水厂泥水容易沉积和板结,中心集泥坑距离池外距离较长,采用泵吸排泥或静压排泥的方式排出浓缩污泥时,容易导致浓缩池底部集泥坑和排泥管道内污泥沉积、板结或淤塞,经常需要停产清淤,影响浓缩池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净水厂污泥浓缩池中心集泥坑气扰及异位气升排泥系统,包括浓缩池、升液排泥管、空压机和供气管,浓缩池的中心具有集泥坑,升液排泥管埋设于浓缩池的池底内,且其一端进入集泥坑内,并垂直向下弯折延伸预设深度,另一端经浓缩池的池壁贯穿至浓缩池外;供气管的一端与空压机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上述方案中,升液排泥管处于浓缩池外的一端垂直向上弯折延伸预设高度,并进入至浓缩池池口处的积泥渠内。
在上述方案中,升液排泥管进入积泥渠内的一端的端口处罩设有积泥罩。
在上述方案中,集泥坑呈环形,且其内部分隔成多格,每格内均进入一根升液排泥管。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气源分配箱,空压机与气源分配箱相连,每根供气管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集泥坑呈环形,且其内部均匀分隔成四格。
在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气扰释放管,集泥坑的每格内均布置有气扰释放管;部分供气管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相连,另一端与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连通;部分供气管的一端与气源分配箱相连,另一端与气扰释放管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气扰释放管和供气管的末端均设有防污泥进入装置。
在上述方案中,升液排泥管进入集泥坑内的一端的端口上设有止回底阀。
在上述方案中,浓缩池的池底四周高、中心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升液排泥管采用异位布置,实现了从池中心到池边的异位排泥,提泥效果显著;通过对环形集泥坑内设置气扰的方式解决了集泥坑内污泥板结导致的排泥不畅、不彻底的问题;通过气升的方式,气液沿升液排泥管沿线满管均匀混合扰动,解决了排泥管内污泥板结导致堵塞的问题;因气升方式为柔性提升,提泥过程中污泥携带水量小,排泥浓度高,对后续污泥脱水起到了提高效率的作用;因气升排泥提升扬程小,相对于其它采用污泥抽升泵形式,气升排泥方式更节能;该方式无水下传动部件,结构简单,无机械磨损,无淤积堵塞,气量控制稳定,后期运行维护保养成本低,运行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绿水水务环境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绿水水务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354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