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大型金属箱体式工件底面加工平面度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46945.1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4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曾田田;徐异潇;王鹏;曾妍;何伟;乔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孟仕杰 |
地址: | 1001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大型 金属 箱体 工件 底面 加工 平面 系统 | ||
一种控制大型金属箱体式工件底面加工平面度的系统,用于大型金属箱体式工件底面平整度的精准控制,涉及机械工件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对大型金属箱体式工件底面实施平整度精确控制的技术领域,包括待安装的曲轴座孔同轴度的工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以工件支撑面空间矢量方向为基准,构建四个支撑点位分别为第一支点、第二支点、第三支点和第四支点,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置于工件支撑面的任意一条边b1上,第三支点和第四支点置于与边b1相对应的边b2上;解决了工件上四个支点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一种控制大型金属箱体式工件底面加工平面度的系统,适用于大型箱体式的、内部需要安装很高精确的曲轴座孔同轴度的工件,属于工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大型金属箱体式工件底面加工平面度的系统。
背景技术
查阅曲轴箱体零件图纸,一般标注有关于底面平面度和曲轴座孔同轴度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行度等公差要求,规定底面与曲轴座孔的空间形位误差,但在加工中,可能发生底面与曲轴座孔状态不一致的情况,在加工装夹状态下,底面平面度差,曲轴座孔同轴度合格。
在对零件的检测过程中,参考曲轴座孔坐标,通过调整支点的位置,大多能还原加工状态,数据显示底面平面度和座孔同轴度都合格,但在装配状态下,装配于底座的底面与曲轴座孔的位置关系却可能呈现另一种情形,底面平面度合格,曲轴座孔同轴度差。
基于传统思维,底面只是起联接固定作用,而曲轴座孔装配曲轴传动部件,对于底面的要求往往比曲轴座孔低得多,比如曲轴座孔同轴度0.03mm,底面平面度0.10mm,严重忽略了底面平面度对曲轴座孔同轴度的影响,按此标注,如果联接箱体的底座平面度理想,装配后的曲轴座孔同轴度极端情况下可以是0.23mm,这显然不被允许,事实上,图纸标注的底面平面度对于加工没有任何意义,即使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底面,到了装配环节,很多都将是次废品,对于底面的加工,唯有遵循更严苛的标准。
两个支点的物体,参考贝塞尔点理论,两个支点位于距离两端各2/9且等距位置时其弯曲变形最小;三个支点的物体,只要物体的重心处于三个支点构成的三角形内,物体始终处于稳定的力矩平衡状态,理想的状态是,物体的重心与三个支点组成的三角形重心重合;四个支点的物体,只有在物体重心所处的三个支点组成的三角形的这三个支点才受力,而另一个支点不受力;四个以上支点的物体也是如此,如果物体没有变形,受力的也只是其中三个支点,以上都是物理非共点力力矩平衡状态,确定物体的重心和支点的位置,可以列出力矩方程,理论上求解各支点受力的大小。
对于底面的加工,两个和三个支点是理想的方案,然而,基于工件材料及结构力学属性、装夹压紧以及切削受力等因素的影响,机械加工的实际情况却是四个及以上支点成为必选,所有的支点都受力且无法量化,造成受力的假象,工件发生了扭转和弯曲变形,理论与实际存在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大型金属箱体式工件底面加工平面度的系统,解决了工件上四个支点受力不均而发生变形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控制大型金属箱体式工件底面加工平面度的系统,包括待安装的曲轴座孔同轴度的工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以工件支撑面空间矢量方向为基准,构建四个支撑点位分别为第一支点、第二支点、第三支点和第四支点,所述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置于工件支撑面的任意一条边b1上,所述第三支点和第四支点置于与边b1相对应的边b2上,所述第一支撑件支撑第一支点,所述第二支撑件支撑第二支点,所述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形成一体式的等臂杠杆分别支撑第三支点和第四支点,所述等臂杠杆的支点与第一支点和第二支点形成等腰三角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支点和第四支点为圆弧支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469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结构住宅室内钢梁的包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单片出测试条的弹夹及测试条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