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状人工礁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0165.4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1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学勇;黄雯;蒙林庆;余克服;王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77 | 分类号: | A01K61/77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邓世江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洋 珊瑚礁 生态系统 修复 半球 人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状人工礁体,包括向上凸起的半球形混凝土顶面和该顶面下方的若干个支柱,所述半球形顶面的体内中空,且顶面上中间设有大流通孔,该大流通孔的周围设有若干个小流通孔,所述小流通孔之间还分布有固定件用于固定珊瑚断枝,所述支柱上设有抓地件,该抓地件将整个礁体固定在海底上,整个礁体呈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柱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缺口。本实用新型为能够促进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体人工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珊瑚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用于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状人工礁体。
背景技术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有着极为重要的经济、生态、文化以及国土资源价值,其为超过30%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家园,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具有促进海洋能量物质循环、提供旅游观赏、维持渔业资源、防浪护堤、保卫国土等具体功能。然而,近年来高强度扰动的人类活动对海洋造成极其严重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导致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甚至难以恢复。对于健康的轻微受损珊瑚礁,其自身可以一定时间内实现自然恢复;而对于一些受损较为严重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其自然恢复可能需要数百年时间,通常需要人为干预,以重建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建造人工礁体并将其投放至受损珊瑚礁区或人工修复已有的珊瑚礁体,进而重建珊瑚礁生境。人工礁基有利于提高珊瑚礁三维结构的复杂性,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稳定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也能让附着或移植至人工礁基上的珊瑚可以有坚实基底以避免松散底质的影响,减少敌害生物的捕食,提高成活率,加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进程。目前投放的人工礁体大多数因材料和形状的不同,结构不够结实而易破碎,易被海流冲走难以跟踪,同时也容易被底质沉积物覆盖,难以清理维护,而且这类礁石表面少有利于珊瑚断枝移植的设计,也难以促进珊瑚的附着生长,珊瑚的生长率不高,珊瑚礁生态修复作用有限。
曾有公布号为CN10396017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工生态堡礁,主要涉及一种适合海洋生物生长的人工砌块。此发明本体为具有竖向穿孔的混凝土砌块;该本体内不含钢筋或其它金属加强筋但掺有微硅粉;该本体为上小、下大的台状物;该本体的侧面开有多个贯穿到该竖向穿孔的洞穴及多个凹坑;该本体中添加有植物、贝壳、牡蛎壳、生物骨骼中一种或多种有机物的碎块,这些有机物碎块中一部分暴露在该本体的表面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人工生态堡礁本体内不含有钢筋或其他金属加强筋,结构不够牢固,易受到海浪冲击损坏;表面凹坑中的苗盘易沉积覆盖漂浮沉积物及海浪带来的泥沙,不利于移植珊瑚幼苗的生长;本体底面有多根刚性的爪柱,不便于在高低起伏的海底投放,投放地形具有局限性;对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修复作用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利于移植的珊瑚断枝生长发育及其他海洋生物栖息繁衍,促进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状人工礁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的半球状人工礁体,包括向上凸起的半球形混凝土顶面和该顶面下方的若干个支柱,所述半球形顶面的体内中空,且顶面上中间设有大流通孔,该大流通孔的周围设有若干个小流通孔,所述小流通孔之间还分布有固定件用于固定珊瑚断枝,所述支柱上设有抓地件,该抓地件将整个礁体固定在海底上,整个礁体呈对称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柱之间设置有圆弧形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顶面的厚度为25-30cm,高度为80cm,半球形半径为125cm。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有4个,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该支柱的上表面与顶面的下表面吻合。
进一步地,所述大流通孔为圆形孔,该大流通孔的直径为250mm。
进一步地,所述小流通孔为圆形孔,该小流通孔的直径为150mm。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钻孔和捆绑柱,所述钻孔3直径为6mm,沿侧面三圈分布,共46孔;所述捆绑柱插入在钻孔中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01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质筒体液体物料的超高压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压凝结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