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4012.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32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尧君;胡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汇丰天元热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C21D9/28;C21D11/00;C21D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体式 冷却 感应 线圈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包括机架,机架上架设有热能圈和降温圈,热能圈与降温圈固定连接,机架上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热能圈与降温圈的支撑架,支撑架与热能圈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通用性能优异、支撑架拆安便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金属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
背景技术
目前对轴类工件进行热处理加工时,通常经过正火或退火、调质、表面淬火和低温时效处理等过程,其中淬火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公告号为CN210856232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由于普通淬火冷却装置缺少感应加热的功能,金属工件冷却加工时需要操作人员将其从加热机体上卸下后再放入冷却装置内腔以冷却,转移金属工件的过程较为麻烦且易影响机体对金属工件的加工效率,通过设置热能圈和带有喷水孔的降温圈,以同时满足轴类工件加热和冷却的需求,进而减少转移轴类工件的麻烦;设置第一通水管以通过注水使热能圈不易发热,设置第二通水管以通过注水使降温圈淬火,进而达到释放液体并喷洒到轴类工件外表面并冷却工件的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热能圈和降温圈对轴类工件的形状具有较大限制,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热能圈和降温圈对工件形状限制大所造成的通用性较差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轴类工件用分体式冷却感应线圈,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架设有热能圈和降温圈,所述热能圈与降温圈固定连接,所述机架上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热能圈与降温圈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热能圈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加工时,通过支撑架与机架的可拆卸式固定相连,从而整体更换热能圈和降温圈至适合工件的尺寸,通用性提高。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靠近机架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机架上对应固定块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供固定块插接,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电插头,所述机架上对应电插头设置有电插孔,所述电插孔位于固定槽与固定块底面相对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插头和电插孔的配合,使得在支撑架与机架的拆安过程过程中实现热能圈的通断电,自动化控制。
可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固设有棘齿条,所述棘齿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槽的深度方向,所述固定槽的内侧壁上旋转设置有用于与棘齿条啮合的止回棘齿,所述止回棘齿的旋转中心线垂直于固定槽的深度方向,所述止回棘齿上固设有用于驱动止回棘齿与棘齿条啮合的弹性件,所述止回棘齿上设置有用于解除止回棘齿和棘齿条的啮合状态的分离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棘齿条和止回棘齿的设置,使得固定块只能朝向固定槽滑移,保证固定块与固定槽的嵌合状态。
可选的,所述分离部件包括用于带动止回棘齿反向旋转的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止回棘齿远离棘齿条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延伸至机架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热能圈时,牵拉牵引绳带动止回棘齿反向旋转,从而实现止回棘齿与棘齿条分离,再手动将支撑架拆卸下来,拆卸简便。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旋转设置有用于驱动固定块远离固定槽的凸轮,所述凸轮与固定块相抵接,所述凸轮的旋转中心线平行于热能圈的中心线,所述凸轮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凸轮旋转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轴线与凸轮的旋转中心线相重合,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凸轮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机架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拆卸支撑架时,只需旋转连接杆至凸轮小径端与固定块相抵接,从而实现固定块与固定槽的分离,使得拆卸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汇丰天元热处理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汇丰天元热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40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