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调机制冷管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4173.6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38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伟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益能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26 | 分类号: | F24F1/26;F24F1/36;F24F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环街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调机 制冷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机制冷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以及两个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包括连接板以及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流道;连接板上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为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与流道贯通;第二连接头包括缓冲管以及两个第二连接管,两个第二连接管的其中一端分别连接于缓冲管的两侧;两个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面上,并与对应的流道连通;所述缓冲管在竖直方向延伸,并用于缓存冷气流动过程中的冷凝水。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空调机制冷管的连接结构,其可自主排出冷气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减少冷凝水滴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制冷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调机制冷管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制冷管主要是用于供制冷主机制冷后的冷气流动,在排放过程中,由于室内或者室外温度与制冷管内的温差较大,因而在冷气流动过程中,管道与管道之间连接处最容易发生温差,因而也容易出现冷凝水滴落的情况,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空调机制冷管的连接结构,其可自主排出冷气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减少冷凝水滴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空调机制冷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以及两个第二连接头;
第一连接头包括连接板以及第一连接管,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流道;连接板上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为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管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面并与流道贯通;
第二连接头包括缓冲管以及两个第二连接管,两个第二连接管的其中一端分别连接于缓冲管的两侧;两个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连接板的第二连接面上,并与对应的流道连通;所述缓冲管在竖直方向延伸,并用于缓存冷气流动过程中的冷凝水。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的底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设有排水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面上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用于连接套装于所述第二连接管外。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由橡胶材质或者硅胶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的底端设有冷凝水口以及冷凝水管;冷凝水管的顶端与冷凝水口贯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面以及第二连接面上均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管以及第二连接管的端部均设有连接片,连接片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多个第一连接孔用于与多个第二连接孔一一对应;第一连接孔内穿接有螺栓,螺栓的尾部用于螺接至第二连接孔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在进行冷气管道的连接时,可通过第二连接头的两个第二连接管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头的第二连接面连接,而两个第二连接管可对应连接外部制冷管道,在衔接处,冷气走动至缓冲管,由于缓冲管纵向分布,因而产生的冷凝水可沿缓冲管下行,减少冷凝水滴落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连接板;111、流道;112、连接套;113、冷凝水口;114、第一连接孔;12、第一连接管;13、冷凝水管;14、连接片;21、缓冲管;22、第二连接管;23、排水管;24、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益能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益能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4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型园林工程用落叶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膨胀剂生产用烘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