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针的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7165.7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50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晓莉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A61H39/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齐兰君;张杰 |
地址: | 2256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针的加热装置,针灸针、加热室和滑座套,所述加热室的底部滑动连接设置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设置有两组,且关于针灸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夹紧板相对的侧面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夹紧板远离针灸针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滑座套,所述滑座套滑动连接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滑座套的一端固定连接设置在加热室上,所述滑杆上套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设置在滑座套和加热室上,所述加热室顶部螺纹连接设置有端盖,所述加热室底部设置有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在艾绒团燃烧过程中始终夹持艾绒团使其燃烧均匀,艾绒团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不会掉落至病人皮肤上造成病人皮肤烫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针灸针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温针亦称温针灸、针柄灸或烧针尾。它是在针刺后,于针尾处点燃艾绒加温,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借艾火之热力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发挥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温针灸的核心就是在针灸端尖端产生一定的温度,提升治疗效果。
传统的针灸针的加热方法是将艾绒团置于针灸针的尾部进行点燃加热,此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导致艾绒团燃烧的灰烬落在病人皮肤上造成皮肤烫伤,并且艾绒团在燃烧过程中内部会逐渐变的松软,增大了艾绒团的燃烧速度,导致针灸针加热不均匀,现在有些通过电阻丝加热,通过电阻丝加热的温针灸的效果没有通过艾绒团加热的治疗效果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针的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灸针的加热装置,针灸针、加热室和滑座套,所述针灸针从加热室中部穿过,且和加热室滑动连接,所述加热室的底部滑动连接设置有夹紧板,所述夹紧板设置有两组,且关于针灸针对称设置,两组所述夹紧板相对的侧面设置为圆弧状,所述夹紧板远离针灸针的一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滑座套,所述滑座套滑动连接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滑座套的一端固定连接设置在加热室上,所述滑杆上套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设置在滑座套和加热室上,所述加热室顶部螺纹连接设置有端盖,所述加热室底部设置有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包括凸起和引烟孔,所述凸起和端盖同心设置,所述凸起和针灸针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引烟孔设置在凸起的一侧,所述引烟孔贯通端盖设置,所述引烟孔内固定连接设置有引烟管,所述引烟管靠近加热室的一端位于加热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和支撑套,所述支撑杆和支撑套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设置在加热室的底部,所述支撑套靠近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支撑杆远离加热室的一端位于滑动孔内,所述滑动孔底部固定连接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靠近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设置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套底部固定连接设置有软脚垫,所述支撑结构在加热室底部圆周阵列设置有四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艾绒团燃烧过程中始终夹持艾绒团使其燃烧均匀,不会出现艾绒团燃烧过程中艾绒团变松后燃烧速度加快的现象,艾绒团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留在加热室内,不会掉落至病人皮肤上造成病人皮肤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剖视图的A向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灸针,2-加热室,3-端盖,31-凸起,32-引烟孔,4-夹紧板,5-滑座套,6-滑杆,7-压紧弹簧,8-支撑杆,9-支撑套,10-支撑弹簧,11-软脚垫,12-引烟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晓莉,未经徐晓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71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急诊科吸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砌块开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