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钴高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7283.8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8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白哲;李军;张正裕;黄新萍;何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00;B26D1/09;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广州立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3 | 代理人: | 曹禹佳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钴高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钴高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的四个端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底座上端面后方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下端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两个所述竖板外表面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切割槽,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方形槽B,所述方形槽B的内侧安装有斜板A。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对电池的破碎效率,且可以对电池电芯极片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回收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钴高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和功率要求越来越高,而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锂电池性能的主要影响因数,废旧无钴高镍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回收工艺以手工拆解为预处理,将废旧正电极粉碎,然后将混合物采用不同的分选方法得以实现物料分离和资源回收。其工艺简单易行,没有二次污染,但是能耗大,回收率也较低。同时物理分离产物杂质偏多,主要用做低价值的原材料;化学法如焙烧、酸浸等,直接将正电极材料中的锂、铝、铁等金属元素进行分离提纯。
但是,现有的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装置不能对电池电芯极片用回收利用,且在对电池进行回收利用时都会对电池进行粉碎,粉碎的效果不理想;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无钴高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钴高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装置不能对电池电芯极片用回收利用,且在对电池进行回收利用时都会对电池进行粉碎,粉碎的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钴高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面的四个端角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底座上端面后方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下端面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两个所述竖板外表面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滚轴,所述滚轴的外表面套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切割槽,所述底座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方形槽B,所述方形槽B的内侧安装有斜板A,所述方形槽B的前方设置有碾压箱,所述碾压箱的内部设置有两个碾压辊,所述碾压箱的下方设置有粉碎箱,所述碾压箱与所述粉碎箱通过流通管连接,所述粉碎箱外表面的前方固定安装有电机A,所述粉碎箱的内部设置有粉碎轴,所述粉碎轴的外表面和所述粉碎箱的内壁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粉碎齿,所述粉碎箱的前方设置有收集箱B,所述收集箱B与所述粉碎箱通过出料管A连接,所述方形槽B的两侧设置有方形槽A,所述方形槽A的内侧安装有斜板B,所述斜板B的前方套设有导流箱,所述导流箱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A,所述收集箱A与所述导流箱通过出料管B连接。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竖板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B,所述电机B与所述滚轴通过转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碾压箱后端面的上方设置有开口,所述斜板A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开口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斜板A外表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电机C,所述碾压辊的内圈贯穿焊接有横轴,所述横轴的一端与所述碾压箱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电机C与所述横轴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A与所述粉碎轴通过短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箱A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槽A活动连接,所述收集箱B与所述底座通过卡槽B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切割刀片与所述切割槽相配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72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