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辙机自动开闭器静节点组压力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8373.9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0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兰明;韩永君;张明鹏;同立民;王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英泰和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5/16 | 分类号: | G01L5/16 |
代理公司: | 西安尚睿致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2 | 代理人: | 何凯英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辙机 自动 开闭 节点 压力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辙机自动开闭器静节点组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压力检测头和定位结构;多个压力检测头与静节点组上的多对静节点片一一对应;定位结构用于与静节点座的相应位置对应卡接以使多个压力检测头对应嵌入多对静节点片的检测位置,压力检测头相对的两个侧壁与两个静节点片对应接触以分别感应两个静节点片的压力。从而在对转辙机自动开闭器的静节点进行定期检查时,一次可以检测多对静节点片的压力大小,有效提高静节点片的检测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手持静节点压力检测器对转辙机自动开闭器静节点组各个静节点压力进行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检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辙机自动开闭器静节点组压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开闭器用来及时、准确反映铁路道岔尖轨的位置并完成控制电动机和挤岔表示的功能。自动开闭器包括4排静节点和2排动接点,每排动节点在2排静节点之间进行转换从而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
在道岔解锁过程中,由自动开闭器节点断开原表示电路,接通准备反转的动作电路;锁闭后,由自动开闭器节点自动断开电动机动作电路,接通表示电路;另外,自动开闭器在转辙机工作过程中还监督转辙机转换全过程动作是否按要求完成,配合表示杆动作不间断地检查道岔开通位置以及尖轨密贴状态;其次,在道岔被挤时,自动开闭器还会中断道岔表示电路。
在实际铁路运行过程中,道岔转换频繁,相应地转辙机也动作频繁;动节点和静节点经过频繁的接触和断开动作后,静节点的两个静节点片由于金属疲劳弹力变小,导致对动节点环的压力变小,使动节点与静节点出现接触不实或完全接触不上的情况,发生信号错误,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行。
基于此,自动开闭器的静节点需要定期检查两个静节点片之间的压力。自动开闭器每排静节点为3个,4排总共为12个静节点;每个铁路道岔一般会有多个转辙机,而每个铁路道场又会有多个道岔,需要的定期检查的静节点数目庞大。
现有技术中,采用静节点压力检测器对静节点的压力进行检测,静节点压力检测器仅有一个压力检测头,需要人工手持静节点压力检测器逐个插入静节点的两个静节点片之间检测压力值并手工记录,该方式存在两个缺陷:
1)由于静节点数目庞大,逐个对静节点进行检测并记录效率非常低,导致完成一个铁路道场的检查工作非常耗时;
2)采用人工手持静节点压力检测器进行检测,很难实现准确对中,即无法保证静节点压力检测器的检测头的中心线正好位于两个静节点片之间的中线上;由于手部的晃动或偏差导致检测头偏向一侧静节点片,从而使两个静节点片受力不均,导致压力检测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辙机自动开闭器静节点组压力检测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手持静节点压力检测器对转辙机自动开闭器静节点组各个静节点片压力进行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辙机自动开闭器静节点组压力检测装置,包括:壳体;压力检测头,压力检测头为多个,多个压力检测头沿预设直线方向间隔设置在壳体上,多个压力检测头与静节点组上的多对静节点片一一对应;定位结构,设置在壳体上,定位结构用于与静节点组的静节点座的相应位置对应卡接以使多个压力检测头对应嵌入多对静节点片的检测位置;其中,每个压力检测头嵌入对应的一对静节点片的检测位置时,压力检测头相对的两个侧壁与两个静节点片对应接触以分别感应两个静节点片的压力。
进一步地,定位结构包括:横向定位板,横向定位板为两块,两块横向定位板相对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其中,多个压力检测头设置在两块横向定位板之间,两块横向定位板用于对应卡在静节点座的沿横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以定位多个压力检测头的横向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英泰和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英泰和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83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