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58482.0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05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钰;马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津建通(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E01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地 景观 沥青 透水 盐碱 防护 一体 结构 | ||
1.一种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包括沥青结构层(1)、种植土结构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结构层(1)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彼此外围合处纵向接合;
所述沥青结构层(1),包括:第一夯实素土层(11)、盲沟(a)、第一反滤层(12)、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级配碎石基层(14)、透水沥青基层(15)、透水沥青面层(16)、排水侧石支撑构件(17);
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位于第一夯实素土层(11)正上方,所述盲沟(a)位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正下方且在所述第一夯实素土层(11)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反滤层(12)满铺在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所述盲沟(a)分别与所述第一夯实素土层(11)横向接合位置;
所述级配碎石基层(14)位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正上方;
所述透水沥青基层(15)位于所述级配碎石基层(14)正上方,该基层边缘接合所述排水侧石支撑构件(17);
所述透水沥青面层(16)位于所述透水沥青基层(15)正上方,该面层边缘接合所述排水侧石支撑构件(17);
所述排水侧石支撑构件(17)位于所述沥青结构层(1)外围与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纵向接合处,且在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上方,该侧石间隔呈现开口;
所述种植土结构层(2),包括第二夯实素土层(21)、盲沟(a)、第二反滤层(22)、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种植土层(24);
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位于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21)上方,该碎石层在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衔接位置呈缓坡排布,其余位置呈水平排布,所述盲沟(a)位于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水平排布位置正下方且在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21)呈间隔排布的凹槽内,所述第二反滤层(22)满铺在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所述盲沟(a)与所述第二夯实素土层(21)接合位置;
所述种植土层(24)位于所述第二级配碎石过滤层(23)上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侧石支撑构件(17),包括位于该构件中部的立缘石(171)、紧贴所述立缘石(171)靠近所述种植土层(24)一侧的立缘石支撑(172)、紧贴所述立缘石(171)靠近所述透水沥青面层(16)的平面石(173)、位于所述平面石(173)下方的豆石混凝土层(174)。
3.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配碎石过滤层(13)为孔隙率15~20%碎石层。
4.按照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基层(14)为孔隙率30~40%碎石层。
5.按照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基层(15)的孔隙率为30~40%。
6.按照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沥青面层(16)的孔隙率为15~18%。
7.按照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滤层(12)铺设材质为土工布,所述第二反滤层(22)铺设材质为土工布。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a)为内部填充粗砂(a1)、中部填充穿孔管(a2)的坑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津建通(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津建通(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584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