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63674.0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33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山;孙海明;王国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元洋鑫胜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沉降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涉及隧道工程的领域,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沉降缝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条、吸水条和密封条,第一防水条和密封条的两侧分别埋设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内,吸水条与第一防水条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沉降缝的防水效果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背景技术
在电力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墙体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墙体会因差异沉降过大而产生开裂,为预防这种情况发生,一般会在建筑墙体中设置沉降缝,沉降缝能够补偿墙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发生的变形。
为了防止沉降缝处出现渗水的现象,会在建筑结构的沉降缝处设置相应的防水结构,但现有的明开隧道沉降缝处的防水结构大多为防水条,防水条的两侧分别与沉降缝两侧的建筑结构相固定,以实现防水作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沉降缝处仅通过防水条实现防水效果,当防水条出现破坏后再也无法避免沉降缝处出现渗水现象,使得沉降缝处整体防水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沉降缝的防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包括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沉降缝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条、吸水条和密封条,第一防水条和密封条的两侧分别埋设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内,吸水条与第一防水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降缝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条、吸水条和密封条,第一防水条能够起到有效防水效果,吸水条能够吸附不慎通过第一防水条的水分,密封条能够对沉降缝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阻挡沉降缝处的水分,即便第一防水条出现破坏后而失效,吸水条和密封条也能够有效减少渗入沉降缝的水分,从而提高了沉降缝的防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两个回填混凝土块内均埋设有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拼接形成卡槽,密封条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凸起,凸起卡设在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回填混凝土块内设置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能够使密封条两侧的凸起分别卡设在两个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形成的卡槽内,减小了密封条从回填混凝土内脱出的可能性,确保密封条对沉降缝的密封效果,有效提高了密封条在沉降缝内的安装强度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型钢包括支撑部和下卡接部,第二型钢包括压紧部和上卡接部,支撑部位于凸起的底部,压紧部压设在凸起的顶部,下卡接部位于上卡接部的下方,且下卡接部和上卡接部均卡设在凸起靠近沉降缝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安装时,先将两个第一型钢分别放置在沉降缝的两侧,然后将密封条两侧的凸起分别方式在支撑部上,并使凸起卡设在下卡接部远离沉降缝的一侧,然后将两个第二型钢分别盖设在两个凸起上,并使凸起也卡设在上卡接部远离沉降缝的一侧,实现对凸起的卡接过程,最后在沉降缝两侧分别回填混凝土,形成回填混凝土块,使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均埋设在回填混凝土块内,从而实现密封条的安装过程,使密封条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二型钢压紧在第一型钢上,并与第一型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型钢与第一型钢紧密抵接,并将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进行固定,有效提高了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将凸起卡设在卡槽内,避免凸起从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之间脱出。
优选的,所述吸水条与密封条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水条与密封条之间设置第二防水条,第二防水条能够加强沉降缝处的防水效果,起到双重防水作用,避免因第一防水条失效而导致沉降缝出现渗水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元洋鑫胜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元洋鑫胜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36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