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面全交换矩阵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67508.8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21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明;宋庆辉;郑见树;杜江坤;石国超;李斌;王璇;于慧贤;徐小龙;周子巍;王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931 | 分类号: | H04L12/931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面 交换 矩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全交换矩阵,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它是一种基于微波多层印制技术的小型化平面M×N全交换矩阵,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内埋分路器、选择开关、衰减器、电源管理及控制芯片等部件。本实用新型利用微波传输线内埋技术、无源器件内埋技术及准同轴微波过孔技术将全交换矩阵电路集成于一块多层电路底板之上,实现了全交换矩阵的平面化,大大缩减了电路的结构尺寸,显著降低了全交换矩阵的装配、调试成本,同时改善了驻波比、带内平坦度等射频指标,特别适合于高性能信息共用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实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面形式的全交换矩阵的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全交换矩阵广泛应用于各种射频、中频信息共用系统,可显著降低各类电子、通信系统的建设、运营成本。随着我国通信及广播事业的飞速发展,全交换矩阵的使用需求量很大,且呈逐年提升的态势。
全交换矩阵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单一crossbar网络实现,另一种是通过二级网络实现。具体而言,为实现M×N全交换,单一crossbar网络交换矩阵须使用N个M分路器和M个N选一开关交叉安装而成;假设M=M1×M2而N=N2×N1,则二级网络实现方式的交换矩阵可使用M个N2分路器、M1×N1个M2×N2规模的crossbar网络,及N个M2选一开关级联获得。
两种实现方式的核心单元均为crossbar网络。目前,这一网络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射频电缆或射频转接器将模块形式的分路器、选择开关的相应端口进行互联。这种方法的实现原理较为简单,但所需的射频电缆或射频转接器数量大,装配、维修成本高,体积大且难以压缩,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设备小型化需求,也不利于制造及维护成本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微波多层印制技术的平面化全交换矩阵,能够大幅缩减传统全交换矩阵的尺寸,降低设备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平面全交换矩阵,包括一块微波多层印制板和安装于微波多层印制板上的分立器件;分立器件包括M个射频输入端口、M个内埋N分路器、N个M选一开关以及N个射频输出端口;
M个内埋分路器分别集成在微波多层印制板的中间层,每个内埋分路器集成在单独的一层,其他分立器件安装在微波多层印制板的表面层;M个射频输入端口依次与M个内埋N分路器、N个M选一开关以及N个射频输出端口对应相连接;其中,M和N分别为大于1的自然数。
其中,M个射频输入端口与M个内埋N分路器的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M个低噪声放大器,N个M选1开关的输出端与N个射频输出端口之间还连接有N个衰减器,M个低噪声放大器和N个衰减器安装在微波多层印制板的表面层。
其中,所有射频输入端口和射频输出端口分布于同一平面。
其中,所述微波多层印制板使用埋嵌电阻材料及工艺制造;内埋N分路器依托埋嵌电阻技术实现输出端口间的隔离。
其中,所述各分立器件端口间微波信号的连接使用微波内埋传输线及准同轴微波过孔实现。
其中,M个内埋N分路器的电路图形在印制板轴向重合。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微波多层印制技术,实现了全交换矩阵的平面化。
2、本实用新型采用微波多层印制技术,大幅度缩减了全交换矩阵的尺寸。
3、本实用新型所有部件集成或安装于单一微波多层印制板,采用通用的电装技术即可实现装配、维修。
总之,该全交换矩阵能够大幅缩减结构尺寸,并有效降低装配、维修难度,是对现有技术的一种重要改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675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