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油结构、油封结构及液力缓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0640.4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8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樱玮;韩旭;徐国林;赫建勇;袁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7/00 | 分类号: | F16D57/00;F16H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液力缓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缓速器领域,公开一种回油结构、油封结构及液力缓速器。所述回油结构包括回油槽和回油孔,回油槽设置于液力缓速器的转子壳体上,并位于变速器和转子壳体的油封本体之间;回油孔倾斜设置于转子壳体上,回油孔的一端与回油槽连通,回油孔的另一端与变速器的油池连通。在变速器工作时,液力缓速器驱动齿轮旋转,将变速器的油液甩起,转子壳体上的接油槽将油液接住,油液顺势流下,对变速器侧的油封本体进行润滑,多余的油液流入回油槽,并通过回油孔回流至变速器的油池中,能够将转子壳体中多余的油液回流至变速器油池中,避免液力缓速器油量过量后消音器处喷油,解决了油封处存油问题,提高了变速器侧的油封本体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力缓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油结构、油封结构及液力缓速器。
背景技术
液力缓速器是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辅助制动装置,主要由定子叶轮、转子叶轮、缓速器壳体、工作腔、换热器和油箱组成,其本质是一种旋转阻尼装置,利用转子叶轮带动工作液与定子叶轮冲击,产生反向涡旋扭矩,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工作液的热能,进而使得车辆减速。工作腔的工作液在转子叶轮的带动下,经过缓速器出油口进入换热器进行油水换热,再从进油口流回工作腔,从而工作液的热能被来自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冷却的方式将工作液的热能带走。
部分液力缓速器在实际运行中,消音器处出现喷油现象,原因是缓速器变速器侧油封损坏后,出现窜油,导致液力缓速器油量过量,缓速器油量过量后导致消音器处喷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油结构、油封结构及液力缓速器,能够将转子壳体中多余的油液回流至变速器油池中,避免液力缓速器油量过量后消音器处喷油。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回油结构,包括:
回油槽,设置于液力缓速器的转子壳体上,并位于变速器和所述转子壳体的油封本体之间;
回油孔,倾斜设置于所述转子壳体上,所述回油孔的一端与所述回油槽连通,所述回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变速器的油池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子壳体上设置有油封安装槽,所述油封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油封本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回油槽开设于所述油封安装槽的侧下方第二个台阶结构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回油槽呈U字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转子壳体上设置有接油槽,所述接油槽的槽口方向背离所述转子壳体的轴线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接油槽的侧壁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回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接油槽的中心线呈夹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油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回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接油槽的中心线的夹角为10°。
一种油封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回油结构。
一种液力缓速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回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0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