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2886.5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119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贾明伟;纪茜妮;娄维尧;蔡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1/00;F28F1/3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朱盈盈 |
地址: | 31000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翅片式内 螺旋管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换热管、翅片及螺旋通道,换热管包括外壁面和内壁面,换热管的管壁外设有翅片,翅片为螺旋结构,通过缠绕固定于换热管上,换热管的外壁面和内壁面之间形成了供第一液体通过的空间,该空间的底部设有第一液体进口和顶部设有第一液体出口,换热管的管壁内设有供第二液体通过的螺旋通道,螺旋通道的顶部为第二液体进口和底部为第二液体出口,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将高温尾气的热量相比较于传统的换热器更多的利用起来,并且使高温尾气的排放温度更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及节能环保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由于其结构坚固、使用弹性大、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化工、石油、电力等方面应用广泛,随着微电子、医疗、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而向小型化发展,换热器在设计方法、结构形式、材料参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现阶段对于列管式换热器的研究多从管内对流换热强化入手,其机理主要是:在进行换热时,热阻主要集中在边界层,强化换热的关键是要减薄或破坏边界层,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
燃煤火力发电厂排烟热损失是电站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一般为5%~8%,占锅炉总热损失的80%或更高。影响排烟热损失的主要因素是锅炉排烟温度,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升高20℃,排烟热损失增加。目前传统的换热器回收高温尾气的热量有限,致使一部分热量损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同时高温尾气排放的温度也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它能够将高温尾气的热量相比较于传统的换热器更多的利用起来,并且使高温尾气的排放温度更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所述的一种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翅片及螺旋通道,所述换热管包括外壁面和内壁面,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外设有翅片,所述翅片为螺旋结构,通过缠绕固定于换热管上,所述换热管的外壁面和内壁面之间形成了供第一液体通过的空间,所述空间的底部设有第一液体进口和顶部设有第一液体出口,所述换热管的管壁内设有供第二液体通过的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的顶部为第二液体进口和底部为第二液体出口。
所述的一种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通道设置于换热管的外壁面上,所述螺旋通道通过焊接固定于换热管的外壁面。
所述的一种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通过焊接固定于换热管。
所述的一种翅片式内螺旋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体和第二液体均为锅炉中待加热的介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将高温尾气的热量相比较于传统的换热器更多的利用起来,并且使高温尾气的排放温度更低,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翅片,使得冷却气体会顺着翅片弯曲的方向前进,使得冷却气体的绕体运动的脱体角度α变大为120-140°,脱体角度变大,冷却气体便可以更好的冷却至换热管的背面,并且在背面气流脱体后产生的脱体扰流也会更加集中,从而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螺旋通道,使得两股冷却液体为对流模式进行冷却吸热,对流模式设置使得两种液体和高温尾气的换热效果更好;
4)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及节能环保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脱体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内的螺旋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2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