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钛笼防沉降垫块及具有该垫块的匹配型钛笼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773629.3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8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君玲;余宗炜;董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0 | 分类号: | A61B17/70;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钛笼防 沉降 垫块 具有 匹配 型钛笼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钛笼防沉降垫块及具有该垫块的匹配型钛笼融合器,属于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所述钛笼防沉降垫块包括垫块本体,垫块本体具有用于与椎体终板接触的第一表面和背向终板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骨小梁多孔结构和倒刺,第二表面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钛笼的插接柱。本实用新型中,钛笼防沉降垫块用于连接在钛笼两端,避免了钛笼两端尖锐面直接接触椎体终板,能够有效防止钛笼发生下沉;并且该垫块在与椎体终板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骨小梁多孔结构和倒刺,倒刺通过刺入终板利于初期稳定,骨小梁多孔结构随着骨长入有利于装置的长期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植入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钛笼防沉降垫块及具有该垫块的匹配型钛笼融合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类生活习惯以及方式的改变,脊柱骨折、肿瘤、感染及退行性疾病相关脊柱疾病多发。对于以上疾病的治疗,虽有大量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偏向于手术治疗。而在脊柱疾患的手术重建治疗中,无论是前路还是后路手术,均需在切除病变椎体后,对手术节段椎体进行重建。传统手术的重建固定装置由于术后并发症较多而被摈弃,现在大多采用前路钢板/后路钉棒系统+钛笼内固定所替代,但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传统钛笼也存在缺陷。
近年来,钛笼植骨后发生下沉的报道逐渐增多,严重者神经症状加重,甚至内固定失败,影响临床效果。导致钛笼下沉的因素很多,如患者年龄、骨密度、终板处理方法、钛笼形态、钢板与钛笼之间的距离、钛笼与终板之间的接触方式等,其中钛笼与终板之间的接触方式是钛笼下沉的一个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接触面尖锐、锋利(术中需要剪裁),造成切割损伤,易塌陷;2、两端与相邻终板的结构特点不符,造成结构匹配不佳;3、两端周边呈点状支撑,造成应力过度集中,易于塌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钛笼防沉降垫块及具有该垫块的匹配型钛笼融合器,能够有效防止钛笼发生下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钛笼防沉降垫块,包括垫块本体,所述垫块本体具有用于与椎体终板接触的第一表面和背向终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骨小梁多孔结构和倒刺,所述第二表面的中部设有用于连接钛笼的插接柱。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上设有安装孔,以通过螺钉与钛笼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柱上设有突起的卡扣,以与钛笼卡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本体上在所述第一表面的侧面设有翼板,所述翼板上设有锁钉孔。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本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有夹角,该夹角为1-20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形状与椎体终板的解剖形态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本体的侧面、第二表面、和/或插接柱上设有骨小梁多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本体和/或插接柱上设有植骨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垫块本体和插接柱上设有相连通的植骨凹槽。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匹配型钛笼融合器,包括钛笼,所述钛笼的两端连接有上述的钛笼防沉降垫块。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钛笼防沉降垫块用于连接在钛笼两端,避免了钛笼两端尖锐面直接接触椎体终板,能够有效防止钛笼发生下沉;并且该垫块在与椎体终板接触的表面上设有骨小梁多孔结构和倒刺,倒刺通过刺入终板利于初期稳定,骨小梁多孔结构随着骨长入有利于装置的长期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钛笼防沉降垫块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7736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涂料生产原料研磨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对中装置